1,表現手法: 共九種。很重要。 (1)對比:將兩種互相矛盾互相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對照比較。其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使所表達的內容更加鮮明,突出,豐滿;《都江堰》。 (2)側面烘托:借助對甲事物的描述,來表現乙事物,或者借助對同一事物某一方面的描述,來表現該事物的另一個方面。其作用:更有力地渲染,強調所要表現的事物。如《哀溺文序》《箱子巖》 (3)鋪墊:為主要人物出場,性格展示,或為主要事件的發生,以及高潮的到來創造條件。其作用:為主要內容奠定充分表現的基礎。如《揀麥穗》《柳敬亭說書》 (4)暗示:不直接表述某個內容或意思,而是借助于讀者的聯想,用間接方法來表示。其作用:促使讀者自己思考,理解作品要表達的內容。 (5)比興:借助與主體事物有關的事物起筆,引出并展示主體事物的手法。主要在詩歌中運用。其作用:強化作品的表現力。 (6)象征:借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征,表現某種抽象思想,事理的手法。其作用;使抽象的概念,道理具體化,形象化,加強表達效果。如《秋夜》《揀麥穗》 (7)白描;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以簡練質樸的文字,勾勒對象的形象或神態。其作用:以少勝多,更加突出。 (8)夾敘夾議:在敘述中加入議論。其作用:加深對敘述事實的理解和認識。如《箱子巖》《都江堰》 (9)語意雙關:明言在此,實際在說彼。如《毛穎傳》。 2,修辭手法:共12種,很重要。 (1)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間某些相似之處,借一種事物來說明另外一種事物。 作用:對事物特征進行描繪或渲染;用淺顯易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說明。 (2)比擬: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 作用:印象鮮明,便于表達作者感情。 (3)夸張:故意言過其實,對人對事進行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質,引起讀者強烈共鳴。 (4)對偶: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相等的兩個句子,或短語。 作用:整齊勻稱,凝煉集中,概括力強。 (5)排比:三項或三項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強氣勢,說服力強,感染力強。 (6)用典:詩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 作用:豐富而含蓄地表達內容和思想。 (7)反語:適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句子表達本意。 作用:比直接說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8)反詰:是反問句中的一種,這種反問句包含著答案,即反問之中已經帶有答案了,不用再說答案了。 作用:語氣更加強烈,更使印象深刻。 (9)設問:正面問,自問自答。 作用:起到提醒注意,引導思考。 (10)反復:有意重復某個句子或詞語。 作用:突出思想,強調感情。 (11)層遞:三項或三項以上,不受語言格式的限制,而在內容上有等次性,或遞升,或遞降。 作用:層層推進,邏輯性強。 《談水滸人物與結構》 以上11種修辭手法,層遞,反復,設問,反語這四種比較好判斷,出現的頻率也不多。而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用典,反詰則很重要,出現的頻率也很多,望認真學習掌握。 3,古代漢語知識 古代漢語知識在這門課中不占主要地位,考試分值也不多。但是同學還是要很好地掌握這部分的知識。這部分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同學普遍反映這部分知識不好掌握,考試丟分很多。我們建議,同學要認真閱讀與掌握教材后面“古漢語語法常識”一節。如果掌握這節的內容有困難,也可以有個相對變通的方法,即把每篇古文后面的“思考與練習”的最后一道練習題掌握,會做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這部分的知識。 下面把這部分內容的參考答案與同學對一下。 《季氏將伐顓臾》 第七題 辭:1,借口; 2,辭去; 3,辭令; 服:1,歸服; 2,佩帶; 3,佩服; 《寡人之于國也》 第七題 1,何必; 2,這里; 3,那里; 4,呢; 5,無意義; 6,在那里; 《秋水》 第五題 1,以何,為什么; 2,使; 3,來; 4,按時; 5,用,把; 6,因此; 7,因此 8,憑著 9,在 10,用,把; 《諫逐客書》 第七題 乃:1,于是; 2,卻;竟然; 3,才; 4,你的; 5,卻; 6,就; 7,是; 8,才; 9,是; 《答李翊書》 第四題 1,在; 2,被; 3,被; 4,向;對;5,從; 6,從; 7,對; 8,比; 9,被; 《五代史伶官傳序》 第四題 1,無意義; 2,代詞。代自己;3,(1)的; (2)代詞,天下; (3)的道理。 4,(1)代詞,代京城;(2)代詞,代共叔段。5,代詞,代共叔段。6,代詞,代姜氏;7,(1)代詞,代這件事; (2)代詞,代他;(3)原因; 8,動詞,去向;9,無意義;10,無意義;11,的; 《答司馬諫議書》 第三題 事:1,戰事;2,(1)動詞,做;(2)名詞,事情;3,侍奉;4,侍奉 固1,堅固; 2,本來;3,,本來;4,一定;必然;5,,本來;必然;6,,本來;7,堅決;8,確實;9,堅持 《論毅力》 第五題 數:1,幾次;2,道理;3,多次;4,計算; 或;1,有的;2,或者;3,有的;4,有的人; 《鄭伯克段于鄢》 第五題 兵:1,兵器; 2,軍隊; 3,軍隊; 及:1,等到; 2,和; 3,遭殃; 4,到; 5,趕上; 《李將軍列傳》 第七題 去:1,去掉; 2,距離,離開; 3,離去; 與:1,給; 2,和; 3,給; 4,和; 5,對付; 6,和; 且:1,將要; 2,或者,還是; 3,況且; 4,將近; 5,而且 6,也; 《張中丞傳后敘》 第五題 益:1,逐漸; 2,好處; 3,更加; 就:1,被; 2,達到; 3,接近; 即:1,登; 2,馬上; 3,于是; 4,接近;靠近; 《種樹郭橐駝傳》 第六題 當:1,應該; 2,對陣; 3,判決; 4,在; 5,在; 6,適合; 若:1,對待; 2,如果; 3,好像; 4,如果; 5,像,如; 6,好像; 7,像; 8,好像; 《始得西山宴游記》 第七題 1,它的; 2,難道,哪里 3, 這樣; 4,那; 5,動詞,那個(共叔段起兵) 6,代詞,相見;7,其中;8,代詞,那; 9,代詞,他 ; 10, 代詞,自己的;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第四題 1,所生產的東西; 2,所-------的東西; 3,用來------的方法; 4,所說的------想法; 5,所--------樹立; 6,所去的地方; 7,所區別的地方; 8,用來的標志; 9,所窮盡的地方;盡頭; 《報劉一丈書》 第四題 1,被人用; 2,不被世人看重; 3,被所溺愛的事困住; 4,被天下人恥笑; 5,被(他)使用; 6,被敵人俘; 7,被(野獸)所傷; 8,被(長吏)所喜歡; 9,被(周郎)所困; 10,不可向不義的人屈服; 11,被人所殺; 《馬伶傳》 第四題 1,(1)向東,(2)朝東; 2,像蠶一樣吃掉; 3,(1)夜間大呼(2)四面呼應; 4,心懷敬服;5,長相不應該封侯; 6,向西望,向東望 7,夜間攻取; 《前赤壁賦》 第五題 1,(1)使之來;(2)使之來;(3)使之安;2,(1)拒絕賓客;(2)使-----業; 3,用刀逼張巡投降; 4,(1)使之碩大繁盛; (2)使之早熟,結果多; 5,(1)使雪山暗;(2)穿破 (3)攻克; 6,使歸客飲; 7,(1)使蛟龍舞;(2)使嫠婦泣; 8,(1)使國興;(2)使身亡; 9,使姜氏驚; 10,動詞,給與食物; 11,使百騎跟從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大學語文課程完整講義第六部分 |
|
閱讀下一篇:自考大學語文課程完整講義一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