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公路養護機械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公路養護質量;適應惡劣氣候和自然災害情況下的養護需要;實現快速養護,保障道路暢通;增加養護的科技含量,提高養路工人的技術素質,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保護現有養護資源,拓展未來養護市場。其意義是深遠而重大的。怎樣加快實現公路養護機械化?筆者認為:必須盡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 更新觀念,走出認識誤區
公路養護機械化是現代公路養護生產先進性的基本標致,是實現規模化現代養護生產方式的保障,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巨大的,正在逐步形成共識。但仍有一部分同志,沒有走出認識的誤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公路養護機械化的順利發展。
誤區一:養路投資少,首先要保證人員工資和材料費到位,計劃排不過來,無錢買機械;
誤區二:使用、維護機械需耗費養護經費,用人工比用機械便宜、省事;
誤區三:使用機械后,將有更多的富余人員不好安置,分流壓力大,不如少用或不用機械,大家分一口飯吃算了;
誤區四:定額制定須考慮的因素多難于合理,計量支付工作量大難于準確,機械養護專業隊人多、機械多管理復雜,不如仍采用小道班管理模式,按計劃下達路況、經費指標,實行總包干,綜合記分考核核發員工工資省事;
誤區五:集資、入股等購置的機械,不便于管理,原有機械吃養路費就已經受不了了,再加上集資機械,“機吃路”將更不好控制。
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有的單位近年來一方面很少或干脆未曾安排、也未采用其他方法籌措資金購置養護機械;另一方面,用少得可憐的經費購置的機械,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和歡迎。機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并不樂觀,導致有的集資戶未到期就要求退還集資款,而夯實效果極佳的震動夯、平板夯等小型機具,在開過現場演示、推介會后,幾乎閑置在料具室而無人問津,壓實路面仍然采用攔車碾壓。究其原因是認為使用機械麻煩、需耗油,殊不知攔車碾壓的作業方式,達不到應有的壓實效果,所造成的路面維修當年修當年爛或次年爛的損失將是機械油耗的多少倍。深究起來,主要還是未能走出上述認識上的誤區。如何走出誤區,關鍵在于更新觀念。
一是要更新養路投資的觀念。變按養護里程計劃安排養護經費為按完成養護工程量計量支付,工、料、機等各類費用一并核發。對在用機械收取使用費,作為機械更新改造的固定來源之一。同時,大膽運用內部集資、入股和向銀行貸款、向社會團體和個人籌資等方式,廣開機械購置費的門路。
二是要樹立養護機械是先進生產力的新觀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新工藝、新材料生產的養護機械,是物化了的先進生產力。只要使用、維護、管理得當,是能發揮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的。如湘潭公路機械廠生產的瀝青超導加熱設備,很好地解決了瀝青貯存、加熱、保溫時成本高、費時、費力、瀝青容易老化、污染環境等一系列問題,改寫了公路養護用瀝青一直沿用土池、土灶加柴禾的歷史,值得大力推廣和運用。
三是要更新傳統的就業和分配觀念。公路養護使用機械后,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富余人員將會增加。這就要破除端“鐵飯碗”、與世無爭的保守意識,樹立崗位風險、競爭上崗的新觀念;破除從一而終、八小時上班才算就業的舊思想,樹立多次就業、多種形式就業的新思想。現有員工既可以通過競爭上崗后,分流一部分自謀職業,也可以在完成公路養護任務的同時,利用養護機械的優勢和各自的一技之長,組織承攬外部工程等各項業務,增加員工收入。
四是要樹立現代養護的新觀念。現代養護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專業養護和規模養護。只有實行養護生產的機械化,才能實現專業技能強、效率高的規模效益。要發揮機械的最佳效益,就必須改變現有的小道班模式,組建專業的機械化養護隊,實行定額管理、計量支付;
五是要更新“機吃路”的舊觀念,樹立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不斷改善經營效益的新思想。對通過各種途徑籌資購置的機械,必須一視同仁地統籌安排生產、維修和保養,統籌組織對機手的培訓、教育和考核,統籌進行定額計酬和獎罰。
二、整體規劃,明確工作目標
公路養護機械化要按照省局養護體制改革的整體部署,制定出既符合國家公路發展要求,又適用養護生產需要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標。2004年益陽市公路管理局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公路養護機械化的意見》,明確了在一定時期內按日常養護機械、面層養護機械、材料儲供和裝運機械幾個類型配備,首先把重點放在實現公路大中修、路面病害處治和壓實的機械化上,同時逐步提高路面清掃、路肩清理、公路綠化和搶險救護的機械化水平的目標。其具體的配備正建議參照表一、表二加緊實施,對加快實現公路養護機械化,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實施“三制”,確保順利達標
公路養護機械化的實施,必須適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而其中的市場準入制、機械監理制和行政首長任期目標責任考核制,應該是至關重要之舉。
一是依據養護機械化的工作目標,對養護施工單位進行資質審核,凡未達到機械裝備標準者,實施一票否決或扣分,嚴格市場準入制度。
二是對養護施工單位進場前后的養護機械數量、質量、使用、維護、管理、人員培訓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管理和指導,行使限期整改和清退職權。
三是對管養單位行政負責人,實施養護機械化的任期目標責任考核制度,以提高單位領導的責任意識。機務管理未達標的單位不能評為先進,行政一把手不能評為優崗。
四、加強培訓,提高隊伍素質
公路養護機械化的實施需要一大批既會操作、保養、維修又善于經營、管理的操作、維修和管理的人才。隨著大量富含“高、精、尖”技術的先進設備不斷地通過各種融資渠道進入公路養護市場,對使用、維修和管理這些“四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務培訓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就拿湘潭公路機械廠生產的綜合養護車來講,對操作、維修人員就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他既要懂得機械運行原理,又要懂油石比控制,機、電、液、氣一體,都要有所了解。如果隨便安排一、二名普通路工,不參加崗前培訓就上機,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2003年某局新購一臺新一代的瀝青灑布車,由于機手未進行崗前培訓,險些釀成大的機械事故,延誤公路大修工期20多天,其教訓應該是深刻的。
機務培訓一是要與年檢年審相結合。將組織培訓學習、理論和技術考核、持證上崗上機、操作手年審合格率,作為年度檢審的考核內容,能有效地保證機務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二是要與安全教育相結合。重視安全生產,就必須重視和抓好機務培訓,并將其作為安全生產的根本保障之一,納入安全生產檢查、考核、評比、獎罰的內容常抓不懈。三是要與持證上崗相結合。隨著養護機械的不斷更新和增加,部分人員急需更換“增駕”證件,新一輪的機手換證和新機手辦證任務繁重。機務培訓直接為機手持證上崗服務,持證上崗又極大地促進了機務培訓工作。凡機手未帶操作證或所持證件與所駕機車不符者,視為無證操作,對所在單位視為機務管理未達標,納入工作目標考核,以促進機務培訓工作。四是要與養護資質審核相結合。養護施工單位承擔養護生產任務,除了要有相應的施工設備,還必須有與之相適用的、經過培訓合格的機械操作、維修和管理技術人員。在養護資質的審核過程中,加強對機械操作、維修及管理人員持證與培訓情況的審核,對促進機務培訓,進而發揮機械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五是系統培訓與在崗培訓相結合。首先是根據需要和可能引進和吸納經專業培訓的機械操作、維修、管理的大、中專畢業生和機械技術工人;其次是新購機械時由發貨廠商負責臨時培訓,不教會不準走人;再次是現場演示集中培訓,通過邀請廠商現場演示和培訓,使大多數養路工人,既會養路更會操作、使用和維修公路養護常用的機械;另外就是大力開展“紅旗設備”“五好機手”、的爭創活動,通過崗位練兵,獎優罰劣,激勵員工不斷提高技術業務素質。
在實踐中,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對養護生產骨干采取單位補貼部分費用的方式,分批選送到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等交通職業學校學習;二是將機械生產廠家的技術人員請進來現場示范,解答疑難問題;三是由技術人員深入公路養護工地,傳授機械常識,新設備到場后,技術人員必須讓操作人員基本了解機械的性能、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及簡單的故障排除后,才離開工地;四是將機械的產品說明書、操作規程等印發到站隊,由站隊組織全體員工學習;五是將機械操作人員參加培訓和崗位學習情況納入月度考核,與所在站隊及個人的評先評優掛鉤,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五、 強化管理,改善經營效益
公路養護機械專業隊的組建和運作,提高了多渠道融資購置養護機械的積極性,養護機械得以迅速增加,為加快公路養護機械化步伐,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此同時,由于缺乏經營意識而造成的機械利用率低、成本控制不嚴、機械效益不明顯、集資設備的經營、本息返還等出現的諸多問題又將阻礙公路機械化的發展。個別縣局出現的集資設備未到期限就要求返還本金的現象不得不引起有關領導和機務部門的高度重視。機務管理必須加強,原有管理辦法必須修改、完善和創新。
一是要針對專業化機械養護實體和多渠道融資購置機械出現的新情況,修改和完善現有機務管理辦法,完善經濟核算制,提高機械利用率。對養護專業隊的所有機械,必須按所完成的工作量或所占用的時間提取機械使用費,列入機械的大修、折舊專項基金,用于機械的更新改造。其臺班費收取必須結合當地經濟狀況和市場需求因素綜合考慮折舊費、大修理費、經常維修費、安裝拆卸及輔助設施費、人工費、動力燃料費等要素,比照部頒定額隨行就市。機械臺班費定額的制定,必須反復測試、分析,使之科學合理,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又符合客觀實際,作到“手快有超頭,手慢有奔頭”,真正起到既控制成本,又能較好地調動機駕人員積極性的作用。對于集資、入股的機械,應歸口機務部門或委托機械租賃隊統一管理和經營,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明確機駕人員的責、權、利;明確還本年限和每年還本額;每年根據經營狀況確定百分之五至十的年息標準;可從毛利中提出一定數額的業務費,用于鼓勵對外招攬業務;還本年限期滿后,機械歸單位所有,盈余也歸單位,不再返還集資本息。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機械租賃制度。所有機械可以單臺、部分或全部租賃到個人經營,承租人與出租人通過合同條款進行管理,實施產權與經營權分離,承租人在完成公路養護任務的同時,可以對外經營,以提高機械利用率和經營效益。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機長負責的機械生產責任制,嚴格實行單機、單車核算和獎懲制度。所有公路機械(含租賃、集資、入股機械)都必須專機專人,嚴格崗位職責,嚴格成本控制和獎罰兌現。機手實行雙向選擇,競爭上機。
四是要認真做好機械的維修保養。首先要修訂和完善維修保養的制度,實行計劃保養與按需維修相結合;其次要根據養護機械的數量,重新配備和組織好專業的維修人員隊伍,通過實行定額維修和經營承包,發揮維修人員的積極性;同時,鼓勵機手自己保養和維修機械,自修確有困難的,與維修人員共同完成,機械管理技術人員則應作好指導和監修,確保維修保養質量。
五是要特別重視養護機械的選型工作。選購機械必須遵循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和生產適應的原則。按照廣泛收集市場貨源信息、與廠商聯系、了解有關情況、選型擇廠、具體洽商、征求上級業務部門的意見、決策簽訂合同的步驟。實施大型、關鍵成套機械的購置,必須通過二級以上機務管理部門共同進行經濟、技術論證,對機械的適用性、技術先進性、經濟性、可靠性、環保性及維修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
六是要繼續強化機務基礎工作。機務基礎工作是指從機械采購至報廢為止的全過程的資料收集、紀錄、整理、統計分析等工作,無論哪一環節都必須有據可查,作為領導決策提供最佳方案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