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摘要:新疆石門子水庫基礎處理施工包括回填灌漿、固結灌漿、帷幕灌漿、接縫及接觸灌漿、冷卻管灌漿等多項內容,涉及了規范中的多種灌漿施工技術,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采用了多種施工組織方案來保證施工的順利完成并贏得了業主的好評,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1 工程概況 石門子水庫灌漿工程屬于基礎處理工程,主要包括主壩、主壩與副壩接頭段、防滲處理、左岸山體穩定處理、右岸山體穩定處理5部分。按專業驗收劃分為石門子水庫基礎處理單位工程;按施工位置的不同劃分為大壩基礎部分灌漿分部工程等十個分部工程,工程內容包括回填灌漿、固結灌漿、帷幕灌漿(含深孔固結灌漿)、排水孔、接縫灌漿、冷卻管灌漿等;按灌漿作用分屬于基礎處理、防滲處理、左岸、右岸山體穩定處理及其他灌漿處理(斷層帶處理)等。工程結束后,經過質量檢查,全部滿足設計文件及有關規程、規范要求,工程合格率為100%,優良率為80%。 2 施工組織及施工布置 采用固結和帷幕兩個施工隊進行平行作業,固結施工隊主要負責各分部工程的回填灌漿、固結灌漿、接縫灌漿等工作,帷幕施工隊主要負責各分部工程的帷幕灌漿、排水孔及深孔固結灌漿等工作。兩個施工隊的人員、設備及其他資源按工程量及工程強度進行調節使用,以保證工程進度和降低成本消耗。 作業順序按工作面提交的先后順序組織施工,依次為:基礎固結灌漿、壩肩固結灌漿、灌漿洞帷幕灌漿、抗滑鍵、左岸山體穩定處理等,其中有些工作面是幾乎同時提交的,則根據進度計劃、人員情況、設備情況組織施工。 采用壩后集中供水(電)點;制漿、輸漿系統則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供漿方式,即對整個基礎處理工程來說是分散供漿,對具體的工作面則是集中供漿。 3 灌漿施工 3.1 灌孔布置 回填灌漿孔布置在灌漿洞頂拱,沿灌漿軸線依次布孔,每米1孔或每2米1孔;洞室固結灌漿孔在灌漿排水洞徑向斷面上呈環狀分布,每環4-13孔,環間距為1-2m;壩基及壩肩固結灌漿孔布置為排距1m,孔距2m,呈梅花形分布;帷幕灌漿孔為雙排孔及單排孔,雙排孔排距1m,孔距2.0m,呈梅花形分布;單排孔布置孔距2.0m;排水孔孔距2m;壩體中縫接縫灌漿在大壩澆筑時安裝灌漿管路,待大壩混凝土溫度及中縫張開度達到要求后再進行灌漿。 3.2 技術要求 施工過程嚴格按本基礎處理工程的有關技術要求進行施工,主要的技術文件及規程、規范有:設計圖紙、設計通知、工程聯絡單及《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規范(SL62-94)》及《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DL/T 5148-2001)》。 3.3 施工工藝 回填灌漿施工工藝流程為:造孔 → 灌漿 → 封孔 → 檢查孔;固結灌漿施工工藝流程為:造孔 → 洗孔 → 灌漿 → 封孔 → 檢查孔;接觸(縫)灌漿(含中縫)施工工藝流程為:安裝灌漿管 → 回填混凝土 → 通水檢查 → 灌漿 → 檢查孔;放線、布孔→灌漿設備的搬遷→鉆進5m/段,鉆灌交替進行→洗孔、灌前簡易壓水→灌 漿(孔口封閉法)→封 孔→檢查孔。 3.4 施工設備 灌漿設備包括造孔,制漿、灌漿,計量檢測三部分設備。造孔設備采用:SGZ—IIIA型鉆機30臺,7655氣腿式鑿巖機25臺;灌、制漿設備采用SGB6—10灌漿泵35臺,制漿機采用具有制漿速度快,攪拌均勻的ZJ—800型高速制漿機8臺及攪拌機35臺;計量檢測設備采用JJX—3A型測斜儀20臺及灌漿自動記錄儀10臺。 3.5灌漿施工 3.5.1 灌漿順序 壩基、壩肩及邊墻灌漿按先固結、后排水孔的順序進行;灌漿洞按先回填、后固結、再帷幕,最后排水孔的順序進行;抗滑洞施工按先回填、后固結(深孔固結)、最后排水孔的順序進行;抗滑鍵施工按先回填、后固結、再二期回填,最后接縫灌漿的順序進行;抗滑井施工按先固結、后接縫灌漿的順序進行;發電洞施工按先回填、后固結的順序進行。 不同種類的施工順序如下:回填灌漿分為二序施工,I序孔灌漿結束后再進行II序孔的造孔及灌漿;基巖固結灌漿分為二序施工,I序孔灌漿結束后再進行II序孔的造孔及灌漿;洞室固結灌漿采用環間分序、環內加密法施工;帷幕灌漿雙排孔先施工下游排,然后再施工上游排,每排內又分為三序,先施工I序,后II序再III序。 3.5.2 灌漿方法 回填灌漿、固結灌漿采用全孔一次灌漿法,灌漿方式為純壓式(大壩基礎部分固結灌漿為循環式);帷幕灌漿采用“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分段灌漿,不待凝”方法,灌漿方式為循環式。帷幕檢查孔灌漿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漿法(止漿栓塞),灌漿方式為循環式。 3.5.3灌漿材料 除斷層帶(包括帷幕孔、固結孔)灌漿用水泥開始采用超細水泥及R52.5普通硅酸鹽水泥外,其余部位所用灌漿用水泥為R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采用制漿站集中制漿,漿液由輸漿管送到各攪拌桶進行灌漿。 3.5.4 灌漿壓力 回填灌漿壓力0.3Mpa;固結灌漿壓力0.3-0.6;帷幕灌漿壓力各個部位均不相同,為1.5-3.0 Mpa;二期回填灌漿壓力0.3Mpa;抗滑鍵(井)接縫灌漿壓力0.3Mpa;壩體中縫接縫灌漿壓力0.6Mpa;冷卻管灌漿壓力0.3Mpa。 3.5.5 水灰比控制及變換 回填灌漿起灌水灰比0.5:1,水灰砂比例為1:1:1.25;固結灌漿、帷幕灌漿、接觸灌漿均采用5:1、3:1、2:1、1:1、0.8:1、0.5:1六個比級,開灌水灰比為5:1;壩體中縫接縫灌漿采用3:1、2:1、1:1、0.5:1四個比級,開灌水灰比為3:1或2:1;冷卻管灌漿起灌水灰比0.5:1。 灌漿漿液的變換原則為由稀到濃,逐級變換;當吸漿量較大或遇特殊情況時,可按規范變換漿液濃度。 3.5.6 結束標準 回填灌漿結束標準是在規定壓力下,灌漿孔停止吸漿,延續灌注5min即可結束;固結灌漿結束標準是在規定壓力下,當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時,延續灌注30min,灌漿即可結束;帷幕灌漿結束標準應同時滿足下述兩個條件后,方可結束:一是在設計壓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延續灌注時間不少于90min,二是灌漿全過程中,在設計壓力下的灌漿時間不少于120min,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時,延續灌注30min,灌漿即可結束;接觸灌漿結束標準是在規定壓力下,當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時,延續灌注30min,灌漿即可結束;壩體中逢接逢灌漿結束標準是在規定壓力下,當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時,延續灌注20min,灌漿即可結束;冷卻管灌漿結束標準:在規定壓力下,進回漿管漿液比重一致時,灌漿即可結束。 |
| 課 程 | 精講班 | 沖刺班 | 習題班 | 模考試題班 | 應試技巧班 | 報名 |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 建設工程施工管理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 40 |
|
16 |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實務(建筑工程)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實務(機電工程)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實務(公路工程)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實務(市政公用工程)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實務(水電工程)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二級建造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