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公共管理碩士(MPA)報名詳情介紹 什么是MPA? MPA就是公共管理碩士的英文縮寫(Master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作為一種專業學位,MPA最早是在美國發展起來的,至今已有大半個世紀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各種社會問題日益增多,且越來越復雜,從而對政府官員及公共機構的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挑戰,促進了公共管理人才教育培養工作的蓬勃興起。現在,它已經在歐美及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流行開來,它在國外的地位可與工商管理碩士(MBA)的地位等量齊觀。國外的MPA教育盡管模式多樣,但在總體上以招收政府部門及非政府部門的在職人員為主。MPA是一種應用性而非學術性的研究生學位,畢業生主要是到政府部門及非政府的民間公共服務機構從事管理工作。 1999年5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在中國設立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并初步決定于2000年10月前后進行首次MPA聯考。 MBA 與MPA比較: ●培養目標 MBA(工商管理碩士)(Master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最早引入中國的工商管理專業學位教育。MPA是近幾年我國引入的新品種。二者都屬于管理領域。所不同的是MBA是一個專門為生意人設計的研究生學位,其目標是培養具有全球化意識的高級管理人才;而MPA是以公共管理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為基礎的研究生教育項目,培養的則是政府部門和非政府公共機構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 ●招生對象 MBA、MPA同屬于高層次的成人教育,絕大多數學校在招生簡章中都明確規定不招收應屆畢業生。MBA的招生對象相對較寬,MPA招生對象以招收政府部門公務員及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為主。 ●在我國的發展情況 最早引入的MBA教育可謂占盡了天時地利。1990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授權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9所大學作為試點培養MBA.到1999年,全國可授予MBA學位的高校已達到56所,招生人數在9年中增長了105倍;MPA于1999年5月被我國正式引入,2000年10月進行了首次全國24所招生院校的MPA聯考。 ●就業前景 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MPA、MBA人員的需求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其中發展最早、人數最多的MBA雖然每年的產出量已達到了3000人,但與目前國內35萬名經理人才的總需求相比顯得十分滯后;由于引入較晚,MPA在國內還未形成供求市場。但專家預測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MPA的需求將不遜于M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