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土建工程)施工質量保證資料的形成和編制百問百答9
來源:發布時間:2008-11-07
3.31.問:小橋應如何評定?
答:橋不分大小,評定的內容和程序都基本一樣,小橋只是在單位、分部、分項工程的劃分和評定結果匯總的劃分與大中橋的位置不同。
3.32.問:通道預制梁(板)質量檢驗評定應如何進行?
答: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 2003)表5.0.2橋涵分類的標準對照,凡沒有達到小橋標準的通道,按涵洞工程要求進行質量檢驗和評定,達到小橋標準的按每塊進行質量檢驗,按孔進行質量檢驗的評定。
3.33.問:橋面鋪裝鋼筋加工及安裝應如何檢驗、評定?
答:應根據設計圖要求確定,一般按鋼筋網規定的實測項目進行質量檢驗、評定。
3.34.問:鉆孔灌注樁(挖孔樁)成樁后,樁的中心位置如何確定?樁位偏差如何計算?
答:⑴ 確定樁基澆筑完成后的中心位置:素混凝土樁基:以樁基頂面最大和最小兩直徑線的交點,定為澆筑完成后的樁基中心位置。鋼筋混凝土樁基:以樁基頂面可見鋼筋籠的最大和最小兩直徑線的交點,確定為澆筑完成后的樁基中心位置。
⑵ 測量樁基澆筑完成后的中心位置的坐標值(X實、Y實)。
⑶ 計算樁基澆筑完成后的中心位置的坐標值與樁基設計中心位置的坐標值(X設、Y設)的差值(X差、Y差)。
3.35.問:橋臺臺帽的背墻、耳墻與臺帽分開施工時應如何檢驗?
答:橋臺臺帽的背墻、耳墻是橋臺臺帽的組成部分,有的施工單位為了便于預制梁板的安裝,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將背墻、耳墻與臺帽分開施工,在此種情況下,就應按分別施工的部位,分別進行鋼筋、模板、混凝土的質量檢驗和建立施工原始記錄、施工試驗等資料,臺帽全部完成后,將所有檢驗結果合并進行臺帽工程項目的質量檢驗評定。
3.36.問:基坑回填應如何檢驗?
答:應按施工規范的相應條款進行施工和質量檢驗,當基坑回填壓實度設計無具體規定時,建議按反壓護道壓實度要求執行。但處于橋臺錐坡及臺背底部和橋臺錐坡及臺背部分的基坑回填應按臺背回填要求的壓實度進行質量檢驗。
3.37.問:哪些混凝土構件一定要預留同條件養護試件?如何操作?
答:凡在混凝土澆筑后28天以前要進行構件受力操作的,都必須在澆筑混凝土構件時,除按規范留足供評定混凝土強度用的標準養護試件外,都應根據施工的需要預留進行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試件,以供在混凝土澆筑后28天以前,需要進行構件受力操作時(如預應力構件采用先張法的放張、后張法的施加預應力,構件的移位、搬運、安裝等),以試驗結果提供是否可進行構件受力操作的強度依據。
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和取樣應按以下要求進行:
⑴同條件養護試件所對應的結構構件或結構部位、強度等級應由監理(業主)、施工等各方共同選定。
⑵同一強度等級的同條件養護試件,其留置的數量應根據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確定,量大且重要的,不宜少于10組,一般不應少于3組。
⑶擬留作同條件養護的試件拆模后,應放置在靠近相應結構構件或結構部位的適當位置,并應采取與該構件相同的養護方法。
3.38.問:橋梁樁、柱的系梁應如何檢驗?
答:可按承臺規定的實測項目進行質量檢驗。
3.39.問:隧道的監控量測、地質預報等資料應如何填寫和歸檔?
答:按《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J042-94)的有關規定及施工設計圖要求的控制測量、地質預報項目及方法進行,及時量測,詳細記錄,定期進行圖表分析、報告,地質預報表要將預報和反映的內容及檢測數據反映和記錄下來,并經監理工程師簽認,作為原始記錄歸入隧道工程洞身開挖分項工程中。表式按規范規定及設計要求的內容可以自制,但應報總監辦批準。
3.40.問:隧道洞身開挖、噴射混凝土支護應多少米檢驗一次?
答:可按施工段落進行質量檢驗,洞身開挖一般最少20m檢測一個斷面;噴射混凝土支護一般最少10m檢測一個斷面。但凡要被進行下道工序施工而隱蔽的已完成段落,不論段落的長短,均必須在下道工序施工未進行前,對其完成質量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