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合理的設計與施工是砌塊建筑工程質量的保證(二)
來源:發(fā)布時間:2008-10-06 11:34:49
小砌塊建筑的外墻可采用外保溫、內保溫、或帶有空氣間層和不帶有空氣間層的夾心復合保溫技術。一般情況下,宜采用外墻外保溫技術。
當砌塊建筑外墻的保溫層外側有密實保護層或內側構造層為加氣混凝土及其他多孔材料時,保溫設計時應根據地區(qū)氣候條件及室內環(huán)境設計指標,按照《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進行內部冷凝受潮驗算,確定是否設置隔氣層。設置隔氣層必須保證施工質量,并有與室外空氣相通的排濕措施。夏熱冬冷地區(qū)的小砌塊建筑外墻,一般可不用進行內部冷凝受潮驗算。
砌塊建筑的屋頂宜設計為保溫隔熱層置于防水層上的倒置式屋頂,且宜選擇憎水型的絕熱材料作保溫隔熱層。如設計坡屋面造型,坡屋面應采用輕質材料,這樣可降低結構抗震驗算的計算高度,減小地震作用。
砌塊建筑溫度伸縮縫的間距不宜大于國家現(xiàn)行《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01燒結普通磚砌體房屋伸縮縫最大間距的0.8倍。
若外墻采用聚苯板保溫,其厚度由計算確定,但不應小于30mm,也不宜大于100mm。聚苯板的質量密度不應小于18kg/m3,聚苯板與基層的連接采用專用粘結劑(一種由高分子聚合乳液與等量水泥的拌合物)的框點式粘結,粘結面積35%以上。也可采用機械式的連接,或粘結加機械式連接。其施工要求應符合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的規(guī)定。
位于保溫層外的面層應采用專用粘結劑或其它等效性能的材料。當外墻裝飾材料為涂料時,應采用耐堿玻纖網格布增強,面層涂料宜采用高彈性防水涂料;當聚苯板外側粘貼面磚時,則應采用鋼絲網加強,并確保面磚的粘貼質量。
2. 結構設計與抗裂措施
因砌塊建筑對地基不均勻沉降較為敏感,故應加強基礎整體剛度。可在基礎底板處設一素混凝土梁,其寬度可比砌塊墻體稍寬,這樣即可以將墻體傳下的線荷載擴散在較大范圍,使基礎底板受力均勻,又可使砌塊從同一水平高度開始砌筑,減少所用砌塊規(guī)格的數(shù)量。在樓、屋蓋處的所有縱橫墻上設置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不得采用槽形小砌塊作模,圈梁設在同一水平,并交圈閉合。圈梁的截面高度宜為塊高的倍數(shù),且不宜小于200mm。圈梁的配筋不宜少于4φ12,箍筋φ6@200(當圈梁兼作過梁時,應適當加密箍筋)。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在多層砌塊建筑中,混凝土砌塊墻體門窗洞口的過梁,當采用預制和支座處局部現(xiàn)澆的構件時,不僅可提高施工速度,而且也能保證工程質量,預制部分過梁混凝土的長度≥洞凈寬加80mm,兩端部甩出鋼筋的長度≥150mm。為增強預制過梁與砌體交接處的抗裂能力,宜將甩筋端部的箍筋焊接,否則甩筋錨固長度應≥30d,且≥300mm,其截面及配筋按單體設計。所用混凝土強度不應低于C20。
從結構受力的角度,對端部為構造柱其間為芯柱的墻與全芯柱墻進行了對比試驗,證明前者的變形能力、抗剪能力較后者有所改善。因此對于橫墻較少房屋,應在外墻四角、大房間四角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加強。構造柱處墻體應砌成馬牙槎,構造柱兩側的砌塊孔洞亦應用混凝土灌實。在其他部位采用芯柱,芯柱之間、芯柱與構造柱之間的距離,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但不宜大于2m。
采用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的結構體系。當采用橫墻承重,且坡屋面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時,在屋脊處應設通長分隔縫。
由于砌塊孔大、壁薄、塊高,且砌塊質地平整,與砂漿的粘附力差,砌塊砌體抗拉、抗剪強度僅是燒結普通磚砌體抗拉、抗剪強度的50%,因此砌筑砌塊的砂漿應采用高粘結性、和易性保水性好、強度較高的專用砂漿(Mbxx)。測試粘結性可用鐵鍬鏟少許砂漿,稍微晃動,旋轉180°朝下,以砂漿不掉落為適宜,砂漿的稠度直接影響砂漿的和易性、流動性和可操作性,是保證砌體質量的關鍵性指標,一般均控制在50—80mm;保水性是衡量砂漿保持其塑性的能力,只有砂漿有較好的保水性才能使水泥充分進行水化反應,生成CSH(I),砂漿強度才能達到設計要求。保水性衡量方法是砂漿的分層度,一般應控制在10—30mm之間;砂漿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b7.5。砌塊建筑基礎砌體必須采用專用水泥砂漿砌筑,±0.000以上的砌塊墻體應用專用混合砂漿砌筑。砌筑砂漿應隨拌隨用,在砌筑前出現(xiàn)泌水時應重新拌和,砂漿應在拌和2.5h內用完,施工期間最高溫度超過30℃時,必須在1.5h內用完。當砌塊砌體用水泥砂漿砌筑時,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應乘以調整系數(shù)0.9,砌體的抗拉強度、抗剪強度應乘以調整系數(shù)0.8。
砌塊砌體灌孔混凝土應采用高流態(tài)微膨脹和高強度混凝土,其坍落度不宜小于180mm,強度等級不宜低于塊體強度等級的2倍,再通過適當?shù)恼駬v可保證芯柱混凝土與砌塊粘結,提高砌塊結構的整體性和抗震抗裂能力。
當砌塊建筑外墻的保溫層外側有密實保護層或內側構造層為加氣混凝土及其他多孔材料時,保溫設計時應根據地區(qū)氣候條件及室內環(huán)境設計指標,按照《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進行內部冷凝受潮驗算,確定是否設置隔氣層。設置隔氣層必須保證施工質量,并有與室外空氣相通的排濕措施。夏熱冬冷地區(qū)的小砌塊建筑外墻,一般可不用進行內部冷凝受潮驗算。
砌塊建筑的屋頂宜設計為保溫隔熱層置于防水層上的倒置式屋頂,且宜選擇憎水型的絕熱材料作保溫隔熱層。如設計坡屋面造型,坡屋面應采用輕質材料,這樣可降低結構抗震驗算的計算高度,減小地震作用。
砌塊建筑溫度伸縮縫的間距不宜大于國家現(xiàn)行《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01燒結普通磚砌體房屋伸縮縫最大間距的0.8倍。
若外墻采用聚苯板保溫,其厚度由計算確定,但不應小于30mm,也不宜大于100mm。聚苯板的質量密度不應小于18kg/m3,聚苯板與基層的連接采用專用粘結劑(一種由高分子聚合乳液與等量水泥的拌合物)的框點式粘結,粘結面積35%以上。也可采用機械式的連接,或粘結加機械式連接。其施工要求應符合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的規(guī)定。
位于保溫層外的面層應采用專用粘結劑或其它等效性能的材料。當外墻裝飾材料為涂料時,應采用耐堿玻纖網格布增強,面層涂料宜采用高彈性防水涂料;當聚苯板外側粘貼面磚時,則應采用鋼絲網加強,并確保面磚的粘貼質量。
2. 結構設計與抗裂措施
因砌塊建筑對地基不均勻沉降較為敏感,故應加強基礎整體剛度。可在基礎底板處設一素混凝土梁,其寬度可比砌塊墻體稍寬,這樣即可以將墻體傳下的線荷載擴散在較大范圍,使基礎底板受力均勻,又可使砌塊從同一水平高度開始砌筑,減少所用砌塊規(guī)格的數(shù)量。在樓、屋蓋處的所有縱橫墻上設置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不得采用槽形小砌塊作模,圈梁設在同一水平,并交圈閉合。圈梁的截面高度宜為塊高的倍數(shù),且不宜小于200mm。圈梁的配筋不宜少于4φ12,箍筋φ6@200(當圈梁兼作過梁時,應適當加密箍筋)。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在多層砌塊建筑中,混凝土砌塊墻體門窗洞口的過梁,當采用預制和支座處局部現(xiàn)澆的構件時,不僅可提高施工速度,而且也能保證工程質量,預制部分過梁混凝土的長度≥洞凈寬加80mm,兩端部甩出鋼筋的長度≥150mm。為增強預制過梁與砌體交接處的抗裂能力,宜將甩筋端部的箍筋焊接,否則甩筋錨固長度應≥30d,且≥300mm,其截面及配筋按單體設計。所用混凝土強度不應低于C20。
從結構受力的角度,對端部為構造柱其間為芯柱的墻與全芯柱墻進行了對比試驗,證明前者的變形能力、抗剪能力較后者有所改善。因此對于橫墻較少房屋,應在外墻四角、大房間四角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加強。構造柱處墻體應砌成馬牙槎,構造柱兩側的砌塊孔洞亦應用混凝土灌實。在其他部位采用芯柱,芯柱之間、芯柱與構造柱之間的距離,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但不宜大于2m。
采用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的結構體系。當采用橫墻承重,且坡屋面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時,在屋脊處應設通長分隔縫。
由于砌塊孔大、壁薄、塊高,且砌塊質地平整,與砂漿的粘附力差,砌塊砌體抗拉、抗剪強度僅是燒結普通磚砌體抗拉、抗剪強度的50%,因此砌筑砌塊的砂漿應采用高粘結性、和易性保水性好、強度較高的專用砂漿(Mbxx)。測試粘結性可用鐵鍬鏟少許砂漿,稍微晃動,旋轉180°朝下,以砂漿不掉落為適宜,砂漿的稠度直接影響砂漿的和易性、流動性和可操作性,是保證砌體質量的關鍵性指標,一般均控制在50—80mm;保水性是衡量砂漿保持其塑性的能力,只有砂漿有較好的保水性才能使水泥充分進行水化反應,生成CSH(I),砂漿強度才能達到設計要求。保水性衡量方法是砂漿的分層度,一般應控制在10—30mm之間;砂漿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b7.5。砌塊建筑基礎砌體必須采用專用水泥砂漿砌筑,±0.000以上的砌塊墻體應用專用混合砂漿砌筑。砌筑砂漿應隨拌隨用,在砌筑前出現(xiàn)泌水時應重新拌和,砂漿應在拌和2.5h內用完,施工期間最高溫度超過30℃時,必須在1.5h內用完。當砌塊砌體用水泥砂漿砌筑時,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應乘以調整系數(shù)0.9,砌體的抗拉強度、抗剪強度應乘以調整系數(shù)0.8。
砌塊砌體灌孔混凝土應采用高流態(tài)微膨脹和高強度混凝土,其坍落度不宜小于180mm,強度等級不宜低于塊體強度等級的2倍,再通過適當?shù)恼駬v可保證芯柱混凝土與砌塊粘結,提高砌塊結構的整體性和抗震抗裂能力。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