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監理工程師質量控制復習要點9
來源:發布時間:2008-10-06 09:54:57
第三節 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依據和程序
一、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依據進行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主要依據有四個方面:
質量事故的實況資料;具有法律效力的,得到有關當事各方認可的工程承包合同、設計委托合同、材料或設備購銷合同以及監理合同或分包合同等合同文件;有關的技術文件、檔案和相關的建設法規。
現將這四方面依據詳述如下:
(一)質量事故的實況資料要搞清質量事故的原因和確定處理對策,首要的是要掌握質量事故的實際情況。有關質量事故實況的資料主要可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施工單位的質量事故調查報告質量事故發生后,施工單位有責任就所發生的質量事故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掌握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寫出調查報告,提交監理工程師和業主。在調查報告中首先就與質量事故有關的實際情況做詳盡的說明,其內容應包括:
(1)質量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2)質量事故狀況的描述。
(3)質量事故發展變化的情況。
(4)有關質量事故的觀測記錄、事故現場狀態的照片或錄像。
2.監理單位調查研究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其內容大致與施工單位調查報告中有關內容相似,可用來與施工單位所提供的情況對照、核實。
(二)有關合同及合同文件
(1)所涉及的合同文件可以是:工程承包合同;設計委托合同;設備與器材購銷合同;監理合同等。
(2)有關合同和合同文件在處理質量事故中的作用是:確定在施工過程中有關各方是否按照合同有關條款實施其活動,借以探尋產生事故的可能原因。
(三)有關的技術文件和檔案
1.有關的設計文件如施工圖紙和技術說明等。它是施工的重要依據。在處理質量事故中,其作用一方面是可以對照設計文件,核查施工質量是否完全符合設計的規定和要求;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據所發生的質量事故情況,核查設計中是否存在問題或缺陷,成為導致質量事故的一方面原因。
2.與施工有關的技術文件、檔案和資料屬于這類文件、檔案有:
(1)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施工計劃。
(2)施工記錄、施工日志等。
(3)有關建筑材料的質量證明資料。
(4)現場制備材料的質量證明資料。
(5)質量事故發生后,對事故狀況的觀測記錄、試驗記錄或試驗報告等。
(6)其他有關資料上述各類技術資料對于分析質量事故原因
(四)相關的建設法規1998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頒布實施,對加強建筑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市場秩序,保證建設工程質量提供了法律保障。與工程質量及質量事故處理有關的有以下五類。
1.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資質管理方面的法規《建筑法》明確規定“國家對從事建筑活動的單位實行資質審查制度”。《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和《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等。這類法規主要內容涉及: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等單位的等級劃分;明確各級企業應具備的條件;確定各級企業所能承擔的任務范圍;以及其等級評定的申請、審查、批準、升降管理等方面。
2 .從業者資格管理方面的法規《 建筑法》規定對注冊建筑師、注冊結構工程師和注冊監理工程師等有關人員實行資格認證制度。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建筑師條例》、《注冊結構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和《監理工程師考試和注冊試行辦法》等。這類法規主要涉及建筑活動的從業者應具有相應的執業資格;注冊等級劃分;考試和注冊辦法;執業范圍;權利、義務及管理等。
3.建筑市場方面的法規這類法律、法規主要涉及工程發包、承包活動,以及國家對建筑市場的管理活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是國家對建筑市場管理的兩個基本法律。
這類法律、法規、文件主要是為了維護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環境,充分發揮競爭機制,保證工程項目質量,提高建設水平。例如《招標投標法》明確規定“投標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報價競標”,就是防止惡性殺價競爭,導致偷工減料引起工程質量事故。《合同法》明文“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承包人自行完成”。對違反者處以罰款,沒收非法所得直至吊銷資質證書,這均是為了保證工程施工的質量,防止因操作人員素質低造成質量事故。
4.建筑施工方面的法規以《建筑法》為基礎,國務院于2000年頒布了《建筑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部于1989年發布《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序的規定》于1991年發布《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和《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定》,于1995年發布《建筑裝飾裝修管理規定》,于2000年發布《房屋建筑工程質量保修辦法》以及《關于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監督工作指南》和《建設工程監理規范》等法規和文件。主要涉及到施工技術管理、建設工程監理、建筑安全生產管理、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它們與現場施工密切相關,因而與工程施工質量有密切關系或直接關系。
這類法律、法規文件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其特點是大多與現場施工有直接關系。例如《建設工程監理規范》明確了現場監理工作的內容、深度、范圍、程序、行為規范和工作制度。
特別是國務院頒布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以《建筑法》為基礎,全面系統地對與建設工程有關的質量責任和管理問題,做了明確的規定,可操作性強。它不但對建設工程的質量管理具有指導作用,而且是全面保證工程質量和處理工程質量事故的重要依據。
5.關于標準化管理方面的法規這類法規主要涉及技術標準(勘察、設計、施工、安裝、驗收等)、經濟標準和管理標準(如建設程序、設計文件深度、企業生產組織和生產能力標準、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標準等)。
2000年建設部發布《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和《實施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監督規定》是典型的標準化管理類法規,它的實施為《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提供了技術法規支持,是參與建設活動各方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和政府實施監督的依據,同時也是保證建設工程質量的必要條件,是分析處理工程質量事故,判定責任方的重要依據。
[例題]:工程質量事故處理依據應包括( )。
A.質量事故的實況資料
B.有關的合同文件
C.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的意見
D.相關的建設法規
E.相關的設計文件
答案:ABDE
二、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程序監理工程師應熟悉各級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處理工程質量事故的基本程序,特別是應把握在質量事故處理過程中如何履行自己的職責。
工程質量事故發生后,監理工程師可按以下程序進行處理,如教材127頁圖6-2所示
(1) 工程質量事故發生后,總監理工程師應簽發《工程暫停令》,并要求停止進行質量缺陷部位和與其有關聯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應要求施工單位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保護好現場。同時,要求質量事故發生單位迅速按類別和等級向相應的主管部門上報,并于24h內寫出書面報告。
[例題] :工程質量事故發生后,總監理工程師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簽發《工程暫停令》
B.要求施工單位保護現場
C.要求施工單位24h內上報
D.發出質量通知單
答案:A
質量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事故發生的單位名稱,工程(產品)名稱、部位、時間、地點
2)事故概況和初步估計的直接損失
3)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4)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
5)相關各種資料(有條件時)
各級主管部門處理權限及組成調查組權限如下:特別重大質量事故由國務院按有關程序和規定處理;重大質量事故由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嚴重質量事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一般質量事故由市、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
工程質量事故調查組由事故發生地的市、縣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組織成立。特別重大質量事故調查組組成由國務院批準;一、二級重大質量事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組成意見,人民政府批準;三、四級重大質量事故由市、縣級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組成意見,相應級別人民政府批準;嚴重質量事故,調查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一般質量事故,調查組由市、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事故發生單位屬國務院部委的,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其授權部門會同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調查組。
[例題] :嚴重質量事故由(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
A.國家
B.省、自治區、直轄市
C.市、縣
D.地區
答案:B
(2)監理工程師在事故調查組展開工作后,應積極協助,客觀地提供相應證據,若監理方無責任,監理工程師可應邀參加調查組,參與事故調查;若監理方有責任,則應予以回避,但應配合調查組工作。質量事故調查組的職責是:1)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事故的嚴重程度和經濟損失情況。
2)查明事故的性質、責任單位和主要責任人。
3)組織技術鑒定。
4)明確事故主要責任單位和次要責任單位,承擔經濟損失的劃分原則。
5)提出技術處理意見及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應采取的措施。
6)提出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建議。
7)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3)當監理工程師接到質量事故調查組提出的技術處理意見后,可組織相關單位研究,并責成相關單位完成技術處理方案,并予以審核簽認。質量事故技術處理方案,一般應委托原設計單位提出,由其他單位提供的技術處理方案,應經原設計單位同意簽認。技術處理方案的制訂,應征求建設單位意見。
[例題]:工程質量事故技術處理方案,一般應委托原( )提出。
A.設計單位
B.施工單位
C.監理單位
D.咨詢單位
答案:A
(4)技術處理方案核簽后,監理工程師應要求施工單位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設計,必要時應編制監理實施細則,對工程質量事故技術處理施工質量進行監理,技術處理過程中的關鍵部位和關鍵工序應進行旁站,并會同設計、建設等有關單位共同檢查認可。
(5)對施工單位完工自檢后報驗結果,組織有關各方進行檢查驗收,必要時應進行處理結果鑒定。要求事故單位整理編寫質量事故處理報告,并審核簽認,組織將有關技術資料歸檔。
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報告主要內容:
1)工程質量事故情況、調查情況、原因分析(選自質量事故調查報告)。
2)質量事故處理的依據。
3)質量事故技術處理方案。
4)實施技術處理施工中有關問題和資料。
5)對處理結果的檢查鑒定和驗收。
6)質量事故處理結論。
(6)簽發《工程復工令》,恢復正常施工
[例題]: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完成后,監理工程師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報驗的基礎上,應嚴格按驗收標準及有關規范的規定并結合( )進行驗收。
A.監理人員的旁站、巡視和平行檢驗結果
B.質量事故處理方案的要求
C.實際量測結果
D.有關的各種資料數據
E.建設單位意見
答案:ABCD
一、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依據進行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主要依據有四個方面:
質量事故的實況資料;具有法律效力的,得到有關當事各方認可的工程承包合同、設計委托合同、材料或設備購銷合同以及監理合同或分包合同等合同文件;有關的技術文件、檔案和相關的建設法規。
現將這四方面依據詳述如下:
(一)質量事故的實況資料要搞清質量事故的原因和確定處理對策,首要的是要掌握質量事故的實際情況。有關質量事故實況的資料主要可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施工單位的質量事故調查報告質量事故發生后,施工單位有責任就所發生的質量事故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掌握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寫出調查報告,提交監理工程師和業主。在調查報告中首先就與質量事故有關的實際情況做詳盡的說明,其內容應包括:
(1)質量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2)質量事故狀況的描述。
(3)質量事故發展變化的情況。
(4)有關質量事故的觀測記錄、事故現場狀態的照片或錄像。
2.監理單位調查研究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其內容大致與施工單位調查報告中有關內容相似,可用來與施工單位所提供的情況對照、核實。
(二)有關合同及合同文件
(1)所涉及的合同文件可以是:工程承包合同;設計委托合同;設備與器材購銷合同;監理合同等。
(2)有關合同和合同文件在處理質量事故中的作用是:確定在施工過程中有關各方是否按照合同有關條款實施其活動,借以探尋產生事故的可能原因。
(三)有關的技術文件和檔案
1.有關的設計文件如施工圖紙和技術說明等。它是施工的重要依據。在處理質量事故中,其作用一方面是可以對照設計文件,核查施工質量是否完全符合設計的規定和要求;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據所發生的質量事故情況,核查設計中是否存在問題或缺陷,成為導致質量事故的一方面原因。
2.與施工有關的技術文件、檔案和資料屬于這類文件、檔案有:
(1)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施工計劃。
(2)施工記錄、施工日志等。
(3)有關建筑材料的質量證明資料。
(4)現場制備材料的質量證明資料。
(5)質量事故發生后,對事故狀況的觀測記錄、試驗記錄或試驗報告等。
(6)其他有關資料上述各類技術資料對于分析質量事故原因
(四)相關的建設法規1998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頒布實施,對加強建筑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市場秩序,保證建設工程質量提供了法律保障。與工程質量及質量事故處理有關的有以下五類。
1.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資質管理方面的法規《建筑法》明確規定“國家對從事建筑活動的單位實行資質審查制度”。《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和《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等。這類法規主要內容涉及: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等單位的等級劃分;明確各級企業應具備的條件;確定各級企業所能承擔的任務范圍;以及其等級評定的申請、審查、批準、升降管理等方面。
2 .從業者資格管理方面的法規《 建筑法》規定對注冊建筑師、注冊結構工程師和注冊監理工程師等有關人員實行資格認證制度。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建筑師條例》、《注冊結構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和《監理工程師考試和注冊試行辦法》等。這類法規主要涉及建筑活動的從業者應具有相應的執業資格;注冊等級劃分;考試和注冊辦法;執業范圍;權利、義務及管理等。
3.建筑市場方面的法規這類法律、法規主要涉及工程發包、承包活動,以及國家對建筑市場的管理活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是國家對建筑市場管理的兩個基本法律。
這類法律、法規、文件主要是為了維護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環境,充分發揮競爭機制,保證工程項目質量,提高建設水平。例如《招標投標法》明確規定“投標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報價競標”,就是防止惡性殺價競爭,導致偷工減料引起工程質量事故。《合同法》明文“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承包人自行完成”。對違反者處以罰款,沒收非法所得直至吊銷資質證書,這均是為了保證工程施工的質量,防止因操作人員素質低造成質量事故。
4.建筑施工方面的法規以《建筑法》為基礎,國務院于2000年頒布了《建筑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部于1989年發布《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序的規定》于1991年發布《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和《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定》,于1995年發布《建筑裝飾裝修管理規定》,于2000年發布《房屋建筑工程質量保修辦法》以及《關于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監督工作指南》和《建設工程監理規范》等法規和文件。主要涉及到施工技術管理、建設工程監理、建筑安全生產管理、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它們與現場施工密切相關,因而與工程施工質量有密切關系或直接關系。
這類法律、法規文件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其特點是大多與現場施工有直接關系。例如《建設工程監理規范》明確了現場監理工作的內容、深度、范圍、程序、行為規范和工作制度。
特別是國務院頒布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以《建筑法》為基礎,全面系統地對與建設工程有關的質量責任和管理問題,做了明確的規定,可操作性強。它不但對建設工程的質量管理具有指導作用,而且是全面保證工程質量和處理工程質量事故的重要依據。
5.關于標準化管理方面的法規這類法規主要涉及技術標準(勘察、設計、施工、安裝、驗收等)、經濟標準和管理標準(如建設程序、設計文件深度、企業生產組織和生產能力標準、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標準等)。
2000年建設部發布《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和《實施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監督規定》是典型的標準化管理類法規,它的實施為《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提供了技術法規支持,是參與建設活動各方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和政府實施監督的依據,同時也是保證建設工程質量的必要條件,是分析處理工程質量事故,判定責任方的重要依據。
[例題]:工程質量事故處理依據應包括( )。
A.質量事故的實況資料
B.有關的合同文件
C.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的意見
D.相關的建設法規
E.相關的設計文件
答案:ABDE
二、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程序監理工程師應熟悉各級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處理工程質量事故的基本程序,特別是應把握在質量事故處理過程中如何履行自己的職責。
工程質量事故發生后,監理工程師可按以下程序進行處理,如教材127頁圖6-2所示
(1) 工程質量事故發生后,總監理工程師應簽發《工程暫停令》,并要求停止進行質量缺陷部位和與其有關聯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應要求施工單位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保護好現場。同時,要求質量事故發生單位迅速按類別和等級向相應的主管部門上報,并于24h內寫出書面報告。
[例題] :工程質量事故發生后,總監理工程師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簽發《工程暫停令》
B.要求施工單位保護現場
C.要求施工單位24h內上報
D.發出質量通知單
答案:A
質量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事故發生的單位名稱,工程(產品)名稱、部位、時間、地點
2)事故概況和初步估計的直接損失
3)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4)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
5)相關各種資料(有條件時)
各級主管部門處理權限及組成調查組權限如下:特別重大質量事故由國務院按有關程序和規定處理;重大質量事故由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嚴重質量事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一般質量事故由市、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
工程質量事故調查組由事故發生地的市、縣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組織成立。特別重大質量事故調查組組成由國務院批準;一、二級重大質量事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組成意見,人民政府批準;三、四級重大質量事故由市、縣級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組成意見,相應級別人民政府批準;嚴重質量事故,調查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一般質量事故,調查組由市、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事故發生單位屬國務院部委的,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其授權部門會同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調查組。
[例題] :嚴重質量事故由(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
A.國家
B.省、自治區、直轄市
C.市、縣
D.地區
答案:B
(2)監理工程師在事故調查組展開工作后,應積極協助,客觀地提供相應證據,若監理方無責任,監理工程師可應邀參加調查組,參與事故調查;若監理方有責任,則應予以回避,但應配合調查組工作。質量事故調查組的職責是:1)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事故的嚴重程度和經濟損失情況。
2)查明事故的性質、責任單位和主要責任人。
3)組織技術鑒定。
4)明確事故主要責任單位和次要責任單位,承擔經濟損失的劃分原則。
5)提出技術處理意見及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應采取的措施。
6)提出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建議。
7)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3)當監理工程師接到質量事故調查組提出的技術處理意見后,可組織相關單位研究,并責成相關單位完成技術處理方案,并予以審核簽認。質量事故技術處理方案,一般應委托原設計單位提出,由其他單位提供的技術處理方案,應經原設計單位同意簽認。技術處理方案的制訂,應征求建設單位意見。
[例題]:工程質量事故技術處理方案,一般應委托原( )提出。
A.設計單位
B.施工單位
C.監理單位
D.咨詢單位
答案:A
(4)技術處理方案核簽后,監理工程師應要求施工單位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設計,必要時應編制監理實施細則,對工程質量事故技術處理施工質量進行監理,技術處理過程中的關鍵部位和關鍵工序應進行旁站,并會同設計、建設等有關單位共同檢查認可。
(5)對施工單位完工自檢后報驗結果,組織有關各方進行檢查驗收,必要時應進行處理結果鑒定。要求事故單位整理編寫質量事故處理報告,并審核簽認,組織將有關技術資料歸檔。
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報告主要內容:
1)工程質量事故情況、調查情況、原因分析(選自質量事故調查報告)。
2)質量事故處理的依據。
3)質量事故技術處理方案。
4)實施技術處理施工中有關問題和資料。
5)對處理結果的檢查鑒定和驗收。
6)質量事故處理結論。
(6)簽發《工程復工令》,恢復正常施工
[例題]: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完成后,監理工程師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報驗的基礎上,應嚴格按驗收標準及有關規范的規定并結合( )進行驗收。
A.監理人員的旁站、巡視和平行檢驗結果
B.質量事故處理方案的要求
C.實際量測結果
D.有關的各種資料數據
E.建設單位意見
答案:ABCD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