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倒塌事故一般是指由于地震、風暴、火災、水災等自然災害以及其它人為等因素,造成建筑結構整體或局部倒塌,導致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災害。近年來,我國房屋建筑垮塌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衡陽“11.3”建筑火災坍塌事故和宜賓“1.14”電大教學樓拆除垮塌事故,給我們帶來了警示,研究建筑倒塌事故的危險、搜索和救援行動的規律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 建筑物倒塌搶險、搜索和救援行動的分析 1. 事故救援行動的組織2005年1月14日16時02分,宜賓市電大教學樓在折除過程中發生局部垮塌事故。宜賓市市政府在接到事故報告后,迅速組織公安、醫院、安監、建設、電力等部門在現場召開了簡短的碰頭會,并啟動宜賓市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成立了以常務副市長為指揮長的搶險救援指揮部,由市消防支隊作為現場施救組的責任單位,全權負責現場施救的組織和指揮并立即投入搶救工作;同時設立了現場保衛組,由市公安局負責對現場進行封鎖,設立警戒線,劃定安全警戒區域,維持現場秩序;設立后勤保障組,負責搶險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設立事故善后工作組,負責傷亡人員家屬的接待、安排和安撫工作;設立醫療救護組,負責及時對救出的傷員進行醫療搶救;設立事故調查組,負責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和調查。各小組成立后分別迅速投入工作。 2. 救援方案的制定首先針對建筑物是局部垮塌,殘余建筑物有隨時垮塌的危險,給救援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二是搶險救援場地狹窄,只有一個約4m的通道,給大型機械的進出造成困難;三是由于拆除施工單位的管理問題,最初沒能確定被埋人員數量和具體方位(后經詳細調查詢問才弄清楚)等特點。現場施救組經充分考慮,制定出“科學、安全、高效、以人為本”的搶險救援方案,將救援力量分成四個分隊,同時派遣兩個分隊從兩個作業面進行救援作業,成功救出3名幸存者,在次日14時挖出被埋的最后一具尸體后,救援工作結束,整個搶險救援工作歷時22小時。 3. 救援行動使用的設備由于宜賓市消防支隊配備的特勤救援器材比較落后,沒有配備生命探測儀,他們針對當初的被埋人員數量位置的不確定性,采用人工挖刨的方式搜尋被埋壓的人員,用“剝筍子”的戰術,逐步深入的順序,使用兩臺挖掘機對西面垮塌現場逐層由上向下地邊觀察、邊挖掘;調集兩輛吊車吊運大塊的垮塌物,并用6輛貨車輪流對挖出的垮塌物進行清理,搶險現場使用特勤車的照明裝置保證現場照明,一支水槍對廢墟灰塵進行降塵處理,還調用了工程液壓剪、液壓擴張器等切割、破拆工具。同時,120急救中心出動3輛緊急救護車時行現場救援,電力部門的電力搶險車也隨時侯命,確定一個施工企業準備人員和小型建筑機械(如切割機、電焊機等)侯命。 4. 二次垮塌事故的防范在成功救出第3名幸存者后,現場施救工作向縱深推進,施救作業面逐漸接近建筑倒塌的方面斷裂層,斷裂層上尚未脫落的鋼筋混凝土構件,直接威脅施救消防官兵的生命安全,針對建筑物有可能發生再次垮塌,現場施救組立即組織相關建筑結構專家和建筑施工安全技術人員對施救方案進行了研究,對建筑物發生再次垮塌的危險性進行了論證,專家組在充分考慮原建筑結構性能和垮塌狀況后,確定為邊觀察、邊施救;并采取了限定人數、不動用大型機械、不撓動原建筑物結構的方案。 二、 建筑物倒塌搶險、搜索和救援行動的特點 通過對以上實例的分析,概括建筑物倒塌搶險、搜索和救援行動具有以下特點: 1. 統一指揮,部門聯合,協調作戰建筑物倒塌事故常導致人員重大傷亡和財產損失,一旦發生事故,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必定會趕到現場參加救援指導工作,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消防、公安、醫療救護、建設主管部門、水、電、燃氣、交通等部門聯合作業,而公安消防部門作為社會救援力量必然成為搶險、搜尋和救護行動主力,其他部門在消防部門的統一指揮下實施救助行動。 2. 救援難度大,作戰時間長一旦發生了大型建筑物倒塌事故或地震等自然因素引起了大片建筑物倒塌,往往導致較多的人員傷亡,并多數伴隨有次生災害的發生,救援工作難度極大。由于被埋壓人員的數量和位置的不確定性,加之現有的搜尋及挖掘設備性能較差,因此,建筑倒塌事故后的搜尋和救援工作將是長時間的連續作戰。以2003年11月2日的湖南衡陽一棟8層建筑物發生特大火災并倒塌事故為例,該事故現場搜尋及救援工作從3日開始到5日才結束,用時近30個小時。 3. 多種設備作業常用的救援設備器材有:偵檢、救生、破拆、牽引起重、夜間照明、洗消等器材設備。 4. 容易衍生二次垮塌事故一般的建筑物垮塌事故,可能會使建筑物內部電力、燃氣等設備毀壞,甚至導致發生火災;而建筑物局部垮塌,則可能因為施救、震動等因素影響原有建筑物,造成二次垮塌,給搜索和救援行動帶來相當大的難度。 5. 確定正確的救援措施建筑物垮塌事故埋壓人員的具體位置的不確定性,決定搜索和救援行動宜采用“人工施救為主、機械施救為輔”的救生排險措施。 三、 搜索和救援行動中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對救援行動實例的分析,提出在建筑物倒塌搶險、搜索和救援行動中必須關注的問題: 1. 搜救工作應由政府統一領導建筑垮塌事故搜索和救援工作離不開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完善地方政府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且平時要認真進行演練,做到事故發生時臨危不亂,各部門各方面力量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互相協調配合,這是取得搜索和救援工作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2. 要及時疏通救援通道由于城市建筑密度很大,導致建筑物垮塌后的搜救工作作業面小,影響搜救工作的開展。事故發生后,要及時疏通救援通道,開辟救援施工作業面,盡量加快搜救進程。 3. 謹慎使用大型建筑機械據國內有關救援組認為:被建筑物廢墟埋壓的人員只要還活著,一般在一周之內還有生還的希望。因此,在建筑物垮塌事故現場,救援人員在了解被埋壓人員數量和位置后,對埋壓人員的部位,應該組織救援力量用手或鏟、鎬等手工小型器具小心刨挖,如果有較重或較大的建筑廢棄構件可以用吊車吊移,在確認沒有被埋壓人員的地方,并且不會對被埋壓人員造成危險的地方可以使用大型工程機械,以加快搜索和救援進度。 4. 充分發揮現代化科技手段在搜救工作中充分發揮現代化科技手段,將會大大加速搜索和救援工作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生命探測儀、偵檢探測儀等科技含量高的儀器,很快就可找到幸存者,可也以使用搜救警犬等手段。 5. 防止垮塌事故的再次發生對局部垮塌的建筑物或毗鄰的建筑要及時觀察,確定測量專業技術人員使用經緯儀等建筑勘察儀器進行不間斷點和多點觀察,并分析監測數據,報告監測情況,如果情況確實很嚴重,還應對局部建筑進行加固或提前推倒,以防止搜索和救援過程中出現再次垮塌事故,傷及救援人員。 6. 確保救援現場通信暢通救援現場必須確保通信暢通,保證指揮命令的快速下達和現場行動進展情況的及時匯總上報以及各小組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 |
| 課 程 | 精講班 | 沖刺班 | 習題班 | 模考試題班 | 應試技巧班 | 報名 |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 建設工程施工管理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 40 |
|
16 |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實務(建筑工程)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實務(機電工程)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實務(公路工程)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實務(市政公用工程)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實務(水電工程) | 40 | 16 | 12 | 3套 | 4 | 報名 | |||||
| 二級建造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趙桂萍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焊割動火的火災危險性及預防措施探討 |
|
閱讀下一篇:如何保障拆除工程的施工安全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