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在職考研者
作者: 發布時間:2008-12-08 09:21:12 來源:
兩年的時間就是在這樣的時光中度過,不,只能說是煎熬了兩年后,我在一個漆黑的晚上,輾轉直至凌晨,上帝好象真的在這漆黑的夜中開了一扇可以透出光明的窗,我知道我要做什么——考研。我為我的選擇而激動不已,心中似乎找到了一線希望。工作的痛苦與不快又像毒瘤一樣開始折磨我,我知道,只有考研才能使我真正地重新找到自己,找到未來。 很多次,有人問“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什么”,我的答案永遠不變“人生有幾步是需要跑的”。就如考大學,考研究生,在面臨人生重大抉擇之時,你只有跑步前進,忘掉周圍的風景,朝著心中的目標奔去。 只因心靈的狂躁和不安/想到身前身后的羈絆/每每午夜夢回/浮想從前/心比天高/而現實竟使狂人無聊/竟自為五斗米折腰/不破不立/再次站在人生的另一起跑線——考研/欲在血雨腥風中/與千軍萬馬同經風雨/去見彩虹 以上是一曾在絕望中徘徊的女子,在經過兩年痛苦工作經歷后的感悟和決定。 想說決定不容易 枯燥的工作,每天一杯茶,幾份報紙——我本不信世界上也有這樣的工作,可是命運偏偏就使我成為一位無聊的茶客。平靜的外表下,各種各樣的想法使我連喝茶也不能夠專心。我不知道出路是什么,心靈整天浸泡在痛苦無助的毒液中,它竟能一如既往汲取,而不能夠選擇忘記或者麻醉。 兩年的時間就是在這樣的時光中度過,不,只能說是煎熬了兩年后,我在一個漆黑的晚上,輾轉直至凌晨,上帝好象真的在這漆黑的夜中開了一扇可以透出光明的窗,我知道我要做什么——考研。我為我的選擇而激動不已,心中似乎找到了一線希望。 人有時就是這樣,想得很好等到真要去實踐時才發現,其實自己有時也左右不了自己。長時間慵懶的生活和有利的墮落環境使我不能自拔。沒有等到我真正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時,生活出現了變化。我結婚了。一間14平方米的小屋,充滿了幸福,真的,這種幸福的感覺是可以沖淡我的痛苦和不快——但這只是暫時的。其實我知道,我享受的只是家庭生活帶給一個女人的快樂。我樂此不疲地擦地板,在廚房中實踐做菜的樂趣,就這樣消磨了意志,光陰在做飯、洗衣中緩緩逝去。 那年,我報了名,但是,沒有去考試。我知道,如果去考,會使我的信心受挫,也會使別人對我嗤之以鼻,因為截止11月份,我的高數書尚未看到一半。 第二年,2000年,新婚的新鮮勁過去了,工作的失落感又重新使我痛起來,就如同體內的麻醉劑開始失效一樣。工作的痛苦與不快又像毒瘤一樣開始折磨我,我知道,只有考研才能使我真正地重新找到自己,找到未來。 對自己準確定位 決定要考研以后,就應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正確估計自己的實力,決定考研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只有動機明確,才會使自己知道自己成功的把握有多大,樹立自信心。考研動機即為什么要考研,只有明白自己為什么考研才會根據自己的目的去規劃所要花費的金錢及精力、時間。我盤算,大概有四大考研群體。 第一群體:本科畢業由于就業壓力,選擇考研。這其中有兩類(1)不論什么專業,考上即萬事大吉,考上指數0.7。(2)要改變專業,向自己有興趣的方向發展,考上指數0.5。 第二群體:畢業幾年,工作不太順,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其中又有兩大類(1)拿定主意,必須與現在的工作一刀兩斷。(考上指數0.5)(2)猶猶豫豫,考上也行,考不上也行,給自己留有退路。(考上指數0.1) 第三群體:沒有工作,或已辭職,專職考研,已受到打擊一次以上的考研群體。(考上指數0.8) 第四群體:其他類(其中包括考試癖、衣食無憂者等等)。 我屬第二群體(1)類考研人群。這類人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對社會的復雜性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思想沒有應屆生單純,容易受到來自功名利祿的沖擊。對于他們來講,坐下來猛學不是易事。 強迫自己去做 從5月份開始,我準備強迫自己學習,首先從時間上保證,每天至少學習五個小時。早上7:00痛苦地起床,坐在桌前開始背單詞。說實話,進入學習狀態對于工作了幾年的人來說,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為了監督自己,我用一本日歷記載下每天的學習心得和進度,不妨摘抄兩段如下: 4月22日~28日:精神狀態不錯,看書能夠比較用心。我覺得高數必須再抓緊一點,因為我的高數基礎不好,所以應用每天的65%的時間復習高數。我現在向往著明年這個時候的成功,我期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5月6日~12日:病基本上好了,能夠認真學習。這些天,復習完了《線形代數》,感想頗多。只要認真,肯鉆研,沒有學不會的東西,《線形代數》是當年想都不敢想的攔路虎,現在被我搞明白了,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究其原因就是:首先,認真看書,消化它的實質內容,搞明白定理的來龍去脈;其次,對于知識要前后聯系,多加對比,做到概念極其清楚。 就這樣,我每天充實地活著。千萬不要認為記這些是浪費時間,當你堅持幾個星期后,即便是這幾個星期你只是作到了按時起床學習,效率并不高,但重要的是,這證明了你考研的決心及意志力。這時,你翻看記錄的時候,一種小小的成就感和對自己的信任就建立起來了,使自己能坐下來,在時間上給予學習的保證。然后,就是晚上,為了督促我學習,不給自己偷懶的機會,我選擇了一下班就直奔北京理工大學。先去占座位,然后去食堂吃飯,吃完飯,坐在教室大約6:30。小睡20分鐘后,大概7:00能夠完全投入學習。堅持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學習就和吃飯、睡覺一樣成了習慣。后來干脆在學校租了一個床鋪,晚上11:30回去睡覺。早上7:00起床直接去單位上班。就這樣我從開始強迫自己學習到最后成為了習慣學習,取得了質的飛躍。 詳細計劃不可少 基礎課和專業課要分門別類列出所有內容,細致到每一天的學習安排。基礎課先看,并且三門課要齊頭并進,不能由著自己的興趣。 在此,我要鼓勵那些沒有數學細胞的研友,我本科時高數險不及格,從小到大數學都屬于差科,尤其拐彎動腦的題更覺吃力。基于此,我將自己定位于突破最低分數線5分這一目標。所以高數我主要復習基礎知識,做到基礎題必須穩拿分并且要求正確率高,難題就只有聽天由命了。我的強項是政治,由于平時善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政治也較敏感,所以政治是一定要考好的,計劃過分數線20分。英語根據實際,過線8分左右。后來結果證明,因為我正確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合理安排了時間,我基本上完成了自己定下的目標:數學(線41分,考45分)英語(線50分,考55分)政治(線50分,考73分)。 樹立信心,持之以恒 在復習過程中,總時不時地有一些思想波動,如某某學習如何好,復習也很認真,到頭來卻名落孫山,又如某某跳槽,找到一份工作,日進斗金。當聽到這些時,不免要砰然心動。學習不僅是一項艱苦的體力勞動,更是對意志的考驗和磨礪。記得平時校內自習室人滿為患,“十一”長假那幾天,人煙稀少,頗感冷清,心中忽生悲涼之意,自念:堅持,天不會負我苦心。在懶惰與勤奮、堅持與放棄之間苦斗著,寂寞地品嘗著那份獨有的愁與喜、失落與收獲此起彼伏的心境,直到考完最后一門課。 結束語 很多次,有人問“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什么”,我的答案永遠不變“人生有幾步是需要跑的”。就如考大學,考研究生,在面臨人生重大抉擇之時,你只有跑步前進,忘掉周圍的風景,朝著心中的目標奔去。當你站在人生的更高點時,你可以靜下心來,休息一下,想一想下一步你該走向何方。(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學院2001級碩士研究生) 作者小傳 出生在西北農村,排行老大,所以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當然當老大更多的是責任,就是這一點使我從小就較好強。但是也不屬于那種從小就特優秀的人。上小學和中學都在本村,學習成績基本為中上。但是我發現了自己一個優點就是小聰明比較多,用功一些學習成績會很快提高,但提高的極限決不會是班級前三名。我知道自己可能永遠只會做一個不被淘汰但也不是最好的人。人常說:三歲看老,這可真是一點不差。高中去了縣一中,學習成績還是和中學差不多,但是卻花了比初中多一倍的力氣,那是因為水漲船高的緣故。高中的同學大都來自農村,而且學習精神是一流的。說來慚愧,我只知道上學卻不知為什么上學,直到高二有一同學問我:“你覺得你考上大學的可能性有多大”時,我才知道原來他們夜以繼日學習是為了考大學。我想,還是再加把勁吧,萬一好多人都考上了而我沒考上,多沒有面子啊——多么淳樸的想法呀!然后就是想盡辦法向上靠攏,終于在高三進入了班級15名內,屬于優秀學生。高考完畢,填報志愿更是可笑,我是從后向前填寫,先中專,后大專等等。填到本科時,我想我是考不上的,就填了北京理工大學,因為我想上北京旅游,而且重要的是,它是在陜西招生最多的一所北京的大學。就這樣我來到北京,并且學習了飛行器工程專業。學習四年后,因為沒了追求(其實是因為農村孩子進城后就認為很滿足了),成績在班上也排到了后面。畢業后,到了航天部上班,接著就是以上文章中你們所看到的經歷。 我的經歷,使我認識到農村孩子的認識的局限性,他們的父母也不可能給他們生活道路有所設計。但是慶幸的是他們永遠有百折不撓的精神,當他們認識到了問題時,他們不會逃避,相反會奮起,會努力。唯一的遺憾就是可能他們比別人的成就要晚些。就象考研,我認識晚了,但是我不會就此放棄,我會追上別人前進的步伐,永遠,永遠…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