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 2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8
【歌訣】蒺藜味苦,療瘡瘙癢,白癜↑①頭瘡,翳除目朗。
【譯注】白蒺藜味苦辛,性微溫。有散風疏肝、行氣破血、祛風明目的作用,可治風熱引起的瘡瘍瘙癢、白癜風和小兒頭瘡等皮膚病;并治目赤多淚、目生翳膜的眼病,能使翳膜消除,視物清楚。
此外,還能平肝疏肝治肝經風熱引起的頭痛眩暈和肝氣郁結的胸脅不舒或疼痛,以及氣滯血瘀的乳閉不通等病癥。
注:①白癜:癜,音店。即指白癜風,表現為皮膚上生白斑,是皮膚病的一種。
【應用】用治肝風頭痛眩暈,常與菊花、蔓荊子、鉤藤、綠豆衣、苦丁茶等同用。用治目赤多淚,可與菊花、連翹、草決明、青葙子等同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用治風疹瘙癢,可與蟬蛻、荊芥、地膚子等同用。用治胸脅不舒或疼痛,常與香附、木香、郁金、青皮、橘葉等配伍。用于經閉,可與當歸同用。用治乳汁不下,乳房脹痛,可單用本品研末服。
【用量】5~10g.
【使用注意】氣血虛弱及孕婦慎服。
【現代研究】本品含脂肪油及少量揮發油、鞣質、樹脂、甾醇、鉀鹽、微量的生物堿等。具有降壓、利尿、強心、提高免疫功能、強壯、抗衰老、降血糖、抗過敏、抑菌等作用。
【附方】
白蒺藜散白蒺藜、菊花、連翹、草決明、蔓荊子、青葙子、炙甘草,用于赤澀多淚的目疾。
【按】本品即“刺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