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 2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7
【歌訣】沙參味甘,消腫排膿,補肝益肺,退熱除風。
【譯注】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清肺火、益肺陰的作用,并能消腫排膿,治肺中有熱、胸膈作痛、咳吐膿血的肺癰和肺虛有熱的咳嗽。此外,又能補肝,可退肝虛氣郁的脅肋疼痛和皮膚間風熱。
沙參甘寒養陰,不僅益肺陰,還能養胃陰、生津液,常用于溫病邪熱傷津或胃陰不足等證。
【應用】用治肺熱燥咳,常與麥冬、桑葉、天花粉等養陰清肺潤燥藥同用。若治勞嗽咳血,潮熱盜汗,又常與知母、貝母、麥冬、百合、鱉甲等同用。用治熱傷胃陰,舌干口渴,食欲不振,多與麥冬、生地、玉竹、冰糖等養陰益胃藥同用。此外,與麥冬、魚腥草、桔梗等同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可治肺癰后期,陰傷咳嗽;與生地、枸杞子、川楝子同用,又治肝虛氣郁的脅肋疼痛;與荊芥、菊花、桑葉同用,還治皮膚間風熱。
【用量】10~15g,鮮者15~30g.
【使用注意】虛寒證忌服。南沙參反藜蘆,不能同用。
【現代研究】北沙參含生物堿、揮發油及淀粉等,乙醇提取物有降低體溫和鎮痛作用;南沙參含三萜皂甙、生物堿、黃酮類、鞣質等,有祛痰、強心、調節免疫和抗真菌作用。
【附方】
1.沙參麥冬湯見麥冬條。用于肺熱燥咳、余邪未解。
2.益胃湯沙參、麥冬、細生地、玉竹、冰糖,用于熱傷胃陰、食欲不振。
3.一貫煎沙參、生地、麥冬、枸杞子、當歸、川楝子,用于肝腎陰虛,血燥氣郁。
【按】沙參有南沙參與北沙參二種,功用相同,南沙參力量較弱,然兼有祛痰作用。鮮沙參即南沙參之新鮮者,清熱養陰力量較好,多用于熱病傷陰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