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知識介紹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7

   在我國的遼闊大地和海域,分布著種類繁多、產量豐富的天然藥材資源,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僅典籍所載,己達三千種以上。對于這些寶貴資源的開發與有效利用,己有悠久的歷史,也是我國醫藥學發展的物質基礎。幾千年來,以之作為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對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這些藥物中,植物性藥材占大多數,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來相沿藥學叫做"本草學"。 本草學典籍和文獻資料十分豐富,記錄著我國人民發明和發展醫藥學的智慧創造和卓越貢獻,并較完整地保存和流傳下來,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寶庫中一個重要內容。由于中藥的應用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的,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點,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中藥"。中藥學就是專門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采制、性能功效及應用方法等知識的一門學科,是祖國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研究對象和任務:

  凡用于治療和預防藥品疾病的物質,一般統稱為"藥物",就來源而言,藥物可分為天然藥物、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三大類,天然藥物是指人類在自然界中發現并可直接供藥用的植物、動物或礦物,以及基本不改變其藥理化學屬性的加工品。"中藥"、"草藥"和民族藥"除極少數(如鉛丹等)為人工合成藥外,絕大多數均同天然藥物范疇。中藥是廣義的概念,包括傳統中藥、民間藥(草藥)和民族藥。傳統中藥是指在全 國范圍內廣泛使用,并作為商品在中藥市場流通,載于中醫藥典籍,以傳統中醫藥學理論闡述藥理作用并指導臨床應用、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使用形式,加工炮制比較規范的天然藥物及其加工品。民間藥是指草藥醫生或民間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藥物及其加工品,通常根據經驗辨證施用,一般是自種、自采、自制、自用,少見或不見于典籍,而且應用地區局限,缺少比較系統的醫藥學理論及統一的加工炮制規范。民族藥則指我國除漢族外,各少數民族在本民族區域內使用的天然藥物,有獨特的醫藥理論體系,以民族醫藥理論或民族用藥經驗為指導,多為自采。自用,或采用巡回行醫售藥的經營方式。民族藥是我國傳統醫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與發展,不僅豐富了中國醫藥學主庫,也促進了中藥的發展。中藥、民間藥和民族藥三著既有區別,又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在用藥方面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從而豐富和延伸了"中藥"的內涵,組成了廣義的中藥體系。

  中藥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中草藥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它的內容很豐富和廣泛,所以它和許多藥學基礎學科及專業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

  化學--中草藥的醫療作用主要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某些化學成分。要研究化學成分,就必須具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的知識。不但中草藥真偽優劣的鑒定常要用化學的定性定量方法,就是藥用植物的栽培、采收、炮制、貯藏等研究加工,也往往要采用化學的方法來測定在這些過程中有效成分的增減和變化。因此,無機化學、有權化學和分析化學也是中草藥學的基礎課程。

  中草藥化學--這是研究中草藥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結構測定以及探討化學成分的結構和藥效關系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和中草藥學可以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使我們對中草藥所含的化學成分具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利于進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中草藥學的學習有助于中草藥化學成分提取、分離等研究工作者對于中草藥具有比較廣泛而全面的知識,有利于提取、分離所用原藥材進行正確的選擇和鑒定,以免發生用錯原料而造成徒勞無功或事倍功半等情況。

  中醫學基礎--這門課程講授祖國醫藥學的基本理論,如中醫對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和辨證論治的原則,以及藥物作用與方劑配伍等知識。通過中醫學基礎的學習,對于中藥的臨床應用可以有更好的了解,為分析中醫處方和中草藥制劑的組方設計打下基礎。

  藥劑學--這是研究各種原料藥物如何調制成為適于直接應用于病人的藥物劑型的一門學科。中草藥是調制藥劑的一類主要原料,中草藥學的學習有助于藥劑工作者在制備中草藥制劑時更好地選擇原料藥材及其粉碎方法、粉碎程度、浸出溶劑和浸出方法等等。

  藥理學一這是研究藥物作用原理的一門科學。通過藥理學的學習,對于中草藥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和用途可以有較深刻的理解。

  植物學--因為中草藥極大多數來源于植物,所以必須失通過植物學的學習,具有關于植物的外部形態、內部構造、分類系統等知識,才能深刻了解植物藥材的來源與宏觀的、微觀的鑒別特征,在現行教學計劃中,把植物學的內容合并在中草藥學中,主要是為了精減課程門數,同時也可以說明二者關系的密切性。此外,為了學習動物藥和礦物藥,將在有關章節中扼要介紹一定的動物學和礦物學基本知識。

  中藥分類方法:

  中草藥的種類很多,根據近年的初步統計,總數約在八千種左右,常用中草藥亦有700種左右。如此繁多的種類必須按照一定的系統,分門別類,才便于學習、研究和應用。藥物分類的方法是根據人們對于藥物認識的逐漸深化而不斷發展的。例如我國最早的藥書--《神農本草經》把當時常用的365種藥物按照毒性強弱和用藥目的不同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延年益壽藥,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中品是防病補虛藥,有毒無毒,根據用量用法而定;下品是治病愈疾的藥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這種分類方法簡單而粗糙,其中有些藥物的分類也不一定恰當。但當時,可能在避免因用錯藥物而中毒的問題上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梁代陶弘景編《本草經集注》時,增藥365種,分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六類,每類又各分上、中、下三品,這是根據藥物自然屬性進行分類的開端,但仍較粗糙。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直到明代李時珍編《本草綱目》一書,分類方法始有重大的發展。他采用了根據以前本草的分類方法略加修改,把藥物分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蟲、鱗、介、禽、獸、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藥物按照其生態及性質分為六十類。例如草部分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雜草等。而且他還往往把親緣相近或相同科屬的植物排列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類中的53種藥物中,有21種屬于菊科,而且其中10種是連排在一起的。這種分類方法有助于藥材原植物(或動物)的辨認與采收,對于澄清當時許多藥材的混亂情況起了很大作用。現代記載中草藥的教科書所采用的分類方法,根據其目的與重點而有不同,主要有下列四種: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福利 | 日韩动漫一区二区 | 日本在线不卡v免 | 亚洲免费一级字幕 |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 | 日本久久A级推油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