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與流行病相關問題研究
來源:中醫藥發布時間:2013-05-24
實際還不只這些,《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對癸未、癸丑歲進一步描述:上太陰土,中少徴火運,下太陽水,寒化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九宮,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即,這一年上半年為太陰濕土司天,下半年為太陽寒水在泉,中運為少徴火運,其災禍發生在南方(災九宮,九為南方之數);洪水泛濫在中原(雨化五,五是中央之數);酷熱發生在西南、東南(火化二,二為西南之數);石家莊以北以寒涼(寒化一,一為北方之數)。從我們已經看到的事實表明,今年是癸未之紀特征典型的一年,總體說來,今年年運主雨多、夏熱、冬寒,易災害流行。全年的疾病表現為寒濕,《黃帝內經素問》指出這一年的治療原則當為:上半年用苦溫之劑以化濕,用咸溫之劑以化火,下半年用甘熱之劑以化寒。食物的選擇與藥性相同。《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又說:天地疊移,三年化疫,即五運六氣是天地重疊移變,三年之內,與民為病。去歲壬午剛柔失守,故去年(壬午)、今年(癸未)、明年(甲申)均需注意提防。
這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天文氣象醫學。中醫一直強調自然界的氣化異常,會導致微生物間的生克規律的混亂,失去相對穩定性,最終導致瘟疫爆發流行。近代以來,多次世界流行性感冒的流行與太陽黑子活動的關系已得到證實和解釋,并為預測流感流行提供了參數,同時也為其他疾病流行規律的研究提供了思路。1926年,L.Rogoer氏提出霍亂流行與大氣的絕對濕度有關;1951年,郁維氏對上海1946-1950年霍亂流行的研究證實了L.Rogoer氏的觀點。那之后,又有人研究,木運盛衰的年份,肝病流行,如丁卯年(1987)的上海甲肝流行;火運太過之年,呼吸系統疾病,肝病、痢疾的發病會相對增多。如1956年為農歷丙申年,這一年氣運為少陽相火司天,三之氣的主氣、客氣也是少陽相火,引發了乙型腦炎流行,名醫蒲輔周根據當年北京氣候偏濕的特點,用白虎湯加用祛濕之藥,療效達90%。四之氣為陽明燥金,其病隨之消退。
總之,中國的天人合一之學相信有一種普遍存在的宇宙法則統一支配著天體的運行、季節的變化、人間事物及人體生命。只有二三百年的歷史的現代醫學,目前還難以全面評價并認識具有幾千年歷史淵源的中醫文化。
但無論如何,近百年來中醫面對西方醫學的強大攻勢一直處于衰落的低谷,因此,它以歲氣、地氣、邪氣、正氣的消長互動為原理的中醫瘟疫理論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挖掘。
當西方媒體預言引發非典的冠狀病毒將伴隨人類二十年時,大多數人對新興病毒開始抱有過度的恐怖感,并對人類的未來表示擔憂。從長遠看,疫苗是遏止流行病的唯一辦法,但愛滋病毒發現以來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迄今仍未有疫苗可以幫助那些染病的人,找尋SARS的解藥也許也是一個漫長的歷程。在西醫探尋病原并努力發明疫苗的同時,中醫也在盡自己的職責,因此,任何偏見都不應取代人類對生命的熱愛與執著。"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