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夜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0
行夜為步行蟲科昆蟲行夜的全蟲,療腹痛,寒熱,利血。
「出處」《別錄》
「拼音名」Xínɡ Yè
「別名」負盤(《別錄》),屁盤(陶弘景),夜行(《本草拾遺》),氣蠜(《綱目》)。
「來源」為步行蟲科昆蟲行夜的全蟲。
「原形態」
體呈篦狀,長約2厘米。頭部突出,有復眼及觸角各1對;觸角絲狀,11節。大顋大,末端具齒1枚。前胸部長,有黑色的縱紋;翅鞘有黑色斑紋2個和縱線7條;雄蟲的翅鞘達于尾端,雌蟲則尚露尾節2~3節。胸的下部黃色,腹部黑色。足3對,色黃,形長,適于步行;跗節5節,雄蟲前肢的跗節膨大。幼蟲體細長而扁,乳白色,頭尾細,中部較粗。
成蟲棲于石塊及朽木下,晝伏夜出,捕食小蟲,遇刺激則于肛門腺放出黃色惡臭的氣體。
「性味」《綱目》:辛,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別錄》:療腹痛,寒熱,利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