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頭蟲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3-05-20
頭蟲為叩頭蟲科動物有溝叩頭蟲等的全蟲,強壯筋骨,截瘧,主手足痿軟無力,小作行遲,瘧疾。
「出處」出自《綱目》。
「拼音名」Kòu Tóu Chónɡ
「英文名」Burrowed Click Beetle
「別名」跳百丈、跳搏蟲、膈膊蟲、跳米蟲、蛷、剝剝跳
「來源」
藥材基源:為叩頭蟲科動物有溝叩頭蟲等的全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采收和儲藏:春季至秋季捕得后,入沸水中燙死,曬干。
「原形態(tài)」有溝叩頭蟲,體細長而略扁平,大約18mm,濃栗色,有光澤,密被金黃色短毛。頭扁平,頭頂有三角凹洼。復眼1對。觸角雄蟲11節(jié),雌蟲12節(jié)。鞘翅上有縱溝。足黃褐色。腹部5節(jié),各節(jié)能活動自如。如按壓其后部,則胸部活動如叩頭狀;如仰放則能運動其前胸與中胸的關(guān)節(jié)而向上跳躍。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成蟲多棲于山地草叢、林緣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性狀」常見的尚有細胸叩頭蟲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及褐紋叩頭蟲Melanotus caudex Lewis.等。
「性味」味辛;微溫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強壯筋骨;截瘧。主手足痿軟無力;小作行遲;瘧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燉熟,10-15只;或研末。外用:適量,貼敷。
「各家論述」《泉州本草》:強身健筋骨,除瘧。治瘧疾,筋骨酸痛,四肢痿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