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筍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0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Kǔ Zhú Sǔn
「別名」苦筍(《食療本草》)。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苗。
「性味」
①《綱目》:苦甘,寒。
②《本草求原》: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利水,明目。治消渴,面目黃,腳氣。
①《本草拾遺》:主不睡,去面目并舌上熱黃,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熱氣,健人。
、凇妒朝煴静荨罚褐髂鏆。
、邸妒翅t心鏡》:理心煩悶,益氣力,止渴,主消渴,利水道,下氣,理風熱,腳氣,蒸煮食之。
、芡舴f《食物木草》:治出汗,中風失音。
、荨毒V目》:干者燒研入鹽,擦牙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兩;或煮食。
「注意」《品匯精要》:動氣發癥,不可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