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柳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3-05-19
小葉柳為楊柳科植物小葉柳的根、葉,驅(qū)風除濕,活血化瘀。
「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Xiǎo Yè Liǔ
「別名」山楊柳、紅梅蠟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小葉柳的根、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灌木,高達3米。根紅褐色。樹皮黃褐色;小枝紫色或黑棕色,初有疏柔毛,后脫落。葉互生,狹橢圓形,長3.5~6.5厘米,寬1~2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邊緣有腺質(zhì)小鋸齒,兩面葉脈上初有白色絲狀毛,后脫落;柄長5~10毫米。葇荑花序;雄花序長2.4~4.5厘米,雄花疏生;苞片倒卵形,腹面腺體1,卵形;雄蕊2;雌花序長達5厘米,雌花密生,有短梗;苞片寬卵形。蒴果卵狀圓錐形,無毛。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叢中或山野草坡上。分布山西、陜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性溫,味辛澀。
「功能主治」驅(qū)風除濕,活血化瘀。
「附方」
、僦物L濕、勞傷:山楊柳根、柳樹根皮各一兩。泡酒,早晚溫服。
、谥卫涔秋L(風濕冷痛):鮮山楊柳根、鮮三角楓各三兩。煎水,洗四肢骨節(jié)痛處。
、壑昔~鰍頭(蛇頭疔):山楊柳葉少許,搗爛外敷,至消腫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