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鱗毛蕨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19
【拼音名】Qīnɡ Xī Lín Máo Jué
【來源】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齒頭鱗毛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yopteris labordei(Christ)C.Chr.[Aspidium labordei Christ]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采挖后除去葉,洗凈泥沙,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植株高30-60cm.根莖斜升,與葉柄基部被棕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5-35cm,向上光滑;葉片卵狀三角形,長20-35cm,寬10-25cm,僅羽軸下面有少數棕色泡狀小鱗片,三回羽裂;羽片稍向上彎弓,基部1對最大,長10-15cm,寬4-6cm,羽軸基部下側小羽片略長,小羽片先端圓銳并有數個尖齒,邊緣有粗鋸齒。孢子囊群圓形,著生于小脈中部或中部以下,沿中脈兩側各成1行;無囊群蓋。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于海拔600-1800m的山地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調經。主腸炎;痢疾;婦女痛經;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