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血藤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17
五香血藤為五味子科植物華五味子的藤莖及根,舒筋活血,理氣止痛,健脾消食,斂肺生津,主跌打損傷,骨折,勞傷,風濕腰痛,關節酸痛,食積停滯,胃痛,腹脹,久咳氣短,津少口渴,月經不調,小兒遺尿,燙傷。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拼音名」Wǔ Xiānɡ Xuè Ténɡ
「別名」大血藤、紫金藤、鉆骨風、小血藤、巖枇杷、內風消、野五味子藤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華五味子的藤莖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isandra rubriflora(Franch.)Rehd.etWils.[S.chinensisvar.rubriflora Franch.]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原形態」落葉木質藤本。幼枝紫色或褐色,有棱,老枝灰褐色,近圓柱形。葉柄長1-3cm;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6-15cm,寬(2-)3-7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明顯的腺狀鋸齒或有時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或蒼白色,網脈明顯在下面凸起;▎涡裕菩郛愔辏换▎紊2-3朵簇生,深紅色,直徑2-3cm,花被5-8,排成2-3輪;雄蕊40-60,著生于長橢圓形花托上,排成4-7列;雌蕊心皮60-100.聚合果果序軸粗壯,直徑6mm,長9-18cm,小漿果成熟時球形,紅色。種子2,腎形,種皮光滑。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2500-3400m的山地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酸;性溫
「歸經」肝、肺、胃經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理氣止痛;健脾消食;斂肺生津。主跌打損傷;骨折;勞傷;風濕腰痛;關節酸痛;食積停滯;胃痛;腹脹;久咳氣短;津少口渴;月經不調;小兒遺尿;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
「各家論述」
1.《天目山藥植志》:解毒消腫,破瘀活血。
2.《貴州草藥》:舒筋活血,驅風除濕,鎮痛,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