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唐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16
【出處】《別錄》
【拼音名】Mǎ Tánɡ
【別名】羊麻、羊粟(《別錄》),馬飯(《本草拾遺》)。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馬唐的全草。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稈廣展、分枝,下部節上生根。葉片線狀披針形,長3~17厘米,寬3~10毫米,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近渾圓,兩面疏生軟毛或禿凈;葉鞘疏松裹莖,疏生有疣基的軟毛或無毛。總狀花序3~10枚,長5~18厘米,上部者互生或呈指狀排列于莖頂,基部者近于輪生,穗軸寬約1毫米,中肋白色,約占其寬的1/3;小穗披針形,長3~3.5毫米,通常孿生,一具長柄,一柄極短;第1穎微小,鈍三角形,長約O.2毫米;第2穎長為小穗的1/2或3/4,邊緣具纖毛;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明顯的5~7脈,中部3脈明顯。谷粒幾等長于小穗,色淡。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草地和荒野路旁。廣布我國南北各地。
【性味】《別錄》:味甘,寒。
【功能主治】
①《別錄》:主調中,明耳目。
②《本草拾遺》:煎取汁,明目潤肺。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