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蒿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16
「毒性」經動物實驗證明,本品毒性低,臨床使用較安全。
「炮制」取全草去根、洗凈利、曬干、切斷備用。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濕
「功能主治」祛風解表;健胃消積;活血散瘀。主風寒感冒;食積氣滯;脘腹脹痛;跌打瘀腫;風疹;蛇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熬膏或泡酒涂敷。
「注意」孕婦忌服。
「附方」
1.治跌打損傷:一枝蒿一兩。泡酒涂擦。
2.治重傷,止痛消腫:一枝蒿二錢,法半夏三錢,生白芷三錢。各藥研成細未,混合成散劑,開水吞服,每服三分。
3.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一枝蒿一錢,五香血藤五錢,見血飛二錢,黑骨頭五錢,排風藤四錢,紅牛膝三錢。泡酒二斤,每次服一兩。
4.治腹中痞塊:蓍葉、獨蒜、穿山甲未、食鹽。同以好醋搗成餅,量痞大小貼之,兩炷香為度,其痞化為膿血,從大便出。(《保壽堂經驗方》)5.治頭風、年久頭風痛:一枝蒿搗絨絞汁,滴耳心。(《貴州草藥》)6.治經閉腹痛:蓍草葉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7.治腫毒:蓍草葉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8.治風火牙痛:一枝蒿搗絨,揉擦兩太陽穴;如痛不止,再取葉含塞于痛處。(《貴州草藥》)9.治毒蛇咬傷:1.一枝蒿、水慈姑。搗爛,或曬研未,調淘米水敷傷口。(《貴陽民間藥草》)2.一枝蒿莖葉一握,搗爛,在患腫上部向下推,直到傷處,敷于傷口周圍,并可止血。此藥敷后疼痛減低。(《貴陽市秘方驗方》)
「各家論述」
1.《綱目》:蓍葉主治痞疾。
2.《綱目拾遺》:活血解毒,去一切積滯、沉痼陰寒等疾,驅風理怯。
3.《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熱毒,涂瘡生肌。
4.《東北藥植志》:為健胃、強壯劑,又為痔藥。
「臨床應用」治療各種急、慢性炎癥疾患。將蓍草制成注射液,每安瓶2ml,相當原生藥8g,成人每次2-4ml,每日2次,肌肉注射,小兒酌減。或取鮮莖葉3-5錢,水煎服,每日2次。亦可用莖葉加工制成50%凡士林軟膏外用。曾治急性外科感染、急性闌尾炎、急性腸炎,急性乳腺炎、急
性扁桃體炎、急性淋巴結炎、深部膿腫、癰、婦科炎癥疾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中耳炎、濕疹等共188例。急性炎癥以3日為觀察期,如已見效可繼續用藥5-7日以鞏固療效;慢性炎癥以7-10日為觀察期,療程視病情而定。結果1療程后痊愈137例(72.8%),好轉36例(19.2%),無效15例(8%)。據臨床觀察,本品具有較好的抗菌消炎、退熱鎮痛作用,尤其對急性腸炎、急性闌尾炎、急性扁桃體炎和急性乳腺炎療效顯著,而對呼吸系統炎癥效果較差。有效病例多數在1-2日內體溫降至正常;2-3日內白細胞數逐漸恢復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