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 配牛蒡子通便潤肺燥
來源:鳳凰網發布時間:2013-05-06
瓜蔞性味甘,寒,歸肺、胃、大腸經,功能清化痰熱,寬胸理氣,潤腸通便。牛蒡子性味苦、辛,寒,歸肺、胃經,疏散風熱,解毒透疹,利咽散腫。二者相伍,出自《醫宗金鑒》瓜蔞牛蒡湯(瓜蔞、牛蒡子、天花粉、黃芩、山梔、金銀花、連翹、皂角刺)。
原方治療乳癰初期寒熱往來,紅腫熱痛,但由于本方具有疏散風熱,清肺化痰之效,所以也可用于痰熱壅肺,表邪未盡之證。瓜蔞、牛蒡子相伍具有清肺熱,潤肺燥,化痰熱;潤腸通便的功效,所以適用于肺中痰熱、肺中燥熱以及肺腸同病之證,有類似于吳鞠通宣白承氣湯的“臟腑合治”之意。姜良鐸教授常用瓜蔞、牛蒡子相伍治療肺熱、肺燥咳喘、肺燥便秘,有較好的療效。
瓜蔞簡介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Trl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果實。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質藤本。莖有棱線,卷須2~3歧。葉互生,葉片寬卵狀心形,長寬相近,5~14cm'3~5淺裂至深裂,邊緣常再分裂,小裂片較圓,兩面稍被毛。雄花生于上端1/3處,3~8朵成總狀花序,有時單生,萼片線形,花冠白色,裂片扇狀倒三角形,先端流蘇長1.5~2cm;雌花單生,花梗長約6cm。果實橢圓形至球形,長7~11cm,果瓤橙黃色。種子扁橢圓形,長11~16mm,寬7~12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產地:生于山坡、草叢、林緣半陰處。主產山東、河南、河北。
采制:秋末果實變為淡黃時采收,懸掛通風處陰干。
性狀:果實卵圓形或類球形,長7~15cm,直徑6~10cm,表面深橙黃色至橙紅色,皺縮或較平滑,頂端有殘存花柱基,基部有果梗殘跡;質脆,易破開,果皮稍厚,內表面黃白色,果瓤橙黃色,與多數種子粘結成團。氣如焦糖;味微酸甜。
性味:性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腸。用于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乳癰、肺癰、腸癰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