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白附片遇上白附子
來源:鳳凰網發布時間:2013-05-06
中藥品種很多,有的中藥外型相似,有的中藥名字相似,但功效卻大不相同。如白附片和白附子一字之差,且同屬有毒中藥,因而常被誤認為是一種藥。其實,二者功用大不相同,臨證須鑒別使用。
當白附片遇上白附子
白附片
屬溫里藥,是毛莨科植物烏頭的子(側)根附子的加工品。選擇大小均勻的泥附子,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然后取出,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約3毫米的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干即成。因全體呈白色,半透明狀,故名。其性味辛甘熱,有回陽救逆、助陽補火、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亡陽癥,寒痹痛劇及陽虛所致之陽痿、宮冷不孕、脘腹冷痛、泄瀉、水腫等癥,常用于救急,被譽為“回陽救逆第一藥”。但本品辛熱燥烈有毒,須嚴格炮制,并有嚴格適應癥,陰虛陽亢者及孕婦忌用,不能與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