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
來源:鳳凰網中醫發布時間:2013-05-04
白蠟樹
名稱:白蠟樹
類別:清熱藥
拼音:Bái Là Shù
拉丁:Fraxinus chinensis Roxb
別名:青榔木、白荊樹、小葉梣
藥材性狀:落葉喬木,樹冠卵圓形,樹皮黃褐色。小枝光滑無毛。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5--9枚,通常7枚,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狹,不對稱,緣有齒及波狀齒,表面無毛,背面沿脈有短柔毛。圓錐花序惻生或頂生于當年生枝上,大而疏松;橢圓花序頂生及側生,下垂,夏季開花。花萼鐘狀;無花瓣。翅果倒披針形,長3--4厘米。花期3--5月;果10月成熟。翅果扁平,披針形。
產地:北自我國東北中南部,經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南達廣東、廣西,東南至福建,西至甘肅均有分布。喜濕潤,多分布于山洞溪流旁,生長快。
功能主治: 治瘧疾,月經不調,小兒頭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