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時政熱點:“表哥”工資公開申請被拒
來源:法制日報發布時間:2012-09-2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三峽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大二學生劉艷峰9月1日向陜西省財政廳和安監局郵寄了申請書,要求公開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2011年度工資。20日下午,他收到省財政廳特快專遞回復稱:楊達才個人工資收入事項,不屬于陜西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范圍(9月20日人民網)。
這是一個讓人猝不及防的冷笑話。此前,這事做足了噱頭,比如,陜西省財政廳打電話給劉艷峰,稱回復內容已通過特快專遞寄送,但沒說具體什么內容,這給人留下不少想象空間。如今,回復內容卻只是“楊達才個人工資收入事項,不屬于陜西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范圍”,這多像馬三立先生的相聲《祖傳秘方》:有人渾身發癢,見路邊有人賣止癢秘方,趕緊買了回家。待一層又一層打開,拆了30多層包裹的紙,才露出兩個字——“撓撓”。
不公開“表哥”工資,多少讓人有些失望,也引來了一些網友的憤怒,乃至情緒化表達。其實,沒有必要失望。公不公開“表哥”工資,“表哥”的工資就在那里。從名表到名貴手鐲,從名貴眼鏡到腰帶,再到高檔西裝,“表哥”不是早就“公開”了自己的收入嗎?即便陜西省財政廳公開了“表哥”的工資又能如何?首先,難以保證真實性,即便公開了也需求證;其次,楊達才此前已透露了其工資,“我工作,我老婆工作,我兒子工作,我(兒)媳婦工作,我這一年光工資收入就十七八萬元……”最后,根據媒體報道,不少官員的工資基本不動,其收入來源絕非工資一項,只公布工資意義并不太大。
“表哥”工資雖未公布,但我們依然看到了一個大寫的公民,看到了公民意識的勃興。據報道,劉艷峰從高中開始關注公益,也經常看法律法規類的書籍,還買過一本《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劉艷峰認為,“官員工資取之于民,與每個公民都有著密切利益聯系,所以官員工資應當屬于政府信息公開范疇。”很顯然,劉艷峰是個可愛而可敬的公民,他有想法且勇于行動。盡管未能如愿,但其行動具有示范價值,比如劉艷峰周圍的人都很支持他,同寢室的室友常說“在精神上支持你”。而著名維權人士郝勁松認為,“眾多網友在網上提出質疑,這是一種輿論監督。劉艷峰提交申請,啟動了法律程序。”
當然,陜西省財政廳拒絕公開楊達才工資,值得商榷。前不久,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要細化公開2011年中央部門決算。同時,中央本級和各部門的“三公”經費預算、決算,將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2011年中央決算后公開,行政經費支出情況也要一并公開。這意味著,公務員工資、辦公支出等公眾關注的費用,今年都將予以公開。既然中央部門的公務員工資可以公開,楊達才的工資就沒有必要不公開。
公務員工資屬于行政經費支出,而行政經費支出“涉及公民切身利益”,且“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規定,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或“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應該向公眾公開,而楊達才工資并不屬于國家秘密,其工資歸陜西省財政廳造表發放,陜西省財政廳沒有理由不公布。不公開“表哥”工資,貌似是保護,其實是敗筆,只會引起更多質疑。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劉艷峰雖然未能實現愿望,但跬步篤行的信念令人激賞,只要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就必能推動社會進步。而此事本身也再次提出一個現實命題,如果官員財產制度建立了,公務員工資陽光化了,也就無需公民費心申請了。由此可見,社會進步一方面固然需要公民推動,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不斷向前推進。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