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造價師《案例分析》考點解析(17)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2-07-25
綜合單價
關于綜合單價的內容,在我國不同的計價文件中有不同的規定。
1、根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的規定,在招投標及合同價的簽訂和實施階段,綜合單價是指分項工程除了規費、稅金以外的全部費用,即由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管理費、利潤等組成,并考慮風險費用。
2、根據《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建標[2003]206號)的規定,綜合單價也即是分項工程的全費用單價,其內容包括直接工程費、間接費、利潤和稅金。
重點提示:
1、預算定額消耗量的確定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經常會出一道大題,讓你確定人材機的消耗并編制出預算定額。要引起充分的重視。
2、對于人工預算消耗量的確定要掌握基本組成和計算公式。在這里每個工作日是按8小時來考慮的。人工工日消耗指標除考慮基本用工、輔助用工、超運距用工以外還有加上人工幅度差。
3、材料費要注意加上損耗。還要注意按照206號文件規定的各項費用。
4、機械預算定額消耗量也要掌握計算。這里邊經常會出現1個小時、60分鐘,60秒等數據。計算的最后要注意將施工機械臺班定額再加上機械幅度差,才是機械預算定額消耗量。
單位工程概算的編制
單位工程概算又分為土建工程概算和設備及安裝工程概算兩大類。
(一)土建工程概算
1.概算定額法
又稱擴大單價法,是采用概算定額編制建筑工程概算的方法,類似于采用預算定額編制工程預算。根據初步設計圖紙資料和概算定額的項目劃分計算出工程量,然后套用概算定額單價(基價),計算匯總后,再計取有關費用,便可得出單位工程概算造價。概算定額法適用于初步設計達到一定深度、建筑結構比較明確的工程。
概算定額法編制設計概算的步驟:
1)列出單位工程中分項工程或擴大分項工程的項目名稱,并計算其工程量。
2)確定各分部分項工程項目的概算定額單價。
3)計算分部分項工程的直接工程費,合計得到單位工程直接工程費總和。
4)按照有關固定標準計算措施費,合計得到單位工程直接費。
5)按照一定的取費標準計算間接費和利稅.
6)計算單位工程概算造價。
2.概算指標法
概算指標法是采用直接工程費指標,用擬建的廠房、住宅的建筑面積(或體積)乘以技術條件相同或基本相同工程的概算指標,得出直接工程費,然后按規定計算出措施費、間接費、利潤和稅金等,編制出單位工程概算的方法。
概算指標法的適用范圍是當初步設計深度不夠,不能準確地計算出工程量,但工程設計技術比較成熟而又有類似工程概算指標可以利用時,可采用此法。
由于擬建工程(設計對象)往往與類似工程的概算指標的技術條件不盡相同,而且概算指標編制年份的設備,材料、人工等價格與擬建工程當時當地的價格也不會一樣。因此,必須對其進行調整。其調整方法是:
1)設計對象的結構特征與概算指標有局部差異時的調整。
結構變化修正概算指標(元/m2)=J+QlPl-Q2P2
式中 J——原概算指標;
Q1——換入新結構的數量;
Q2——換出舊結構的數量;
P1——換入新結構的單價;
P2——換出舊結構的單價。
或:
結構變化修正概算指標的工、料、機數量=原概算指標的工、料、機數量 + 換入結構件工程量 * 相應定額工、料、機消耗量 - 換出結構件工程量 * 相應定額工、料、機消耗量
以上兩種方法,前者是直接修正結構件指標單價,后者是修正結構件指標工料機數量。
2)設備、人工、材料機械臺班費用的調整。
設備、人工、材料、機械修正概算費用=原概算指標的設備、人工、材料、機械費用 + ∑(換人設備、人工、材料、機械數量擬建地區材料、機械數量*擬建地區相應單價) - ∑(換出設備、人工、材料、機械數量*原概算指標設備、人工、材料、機械單價)
類似工程預算法
原理類似工程預算法是利用技術條件與設計對象相類似的已完工程或在建工程的工程造價資料來編制擬建工程設計概算的方法。
適用類似工程預算法適用于擬建工程初步設計與已完工程或在建工程的設計相類似而又沒有可用的概算指標時采用,但必須對建筑結構差異和價差進行調整。
建筑結構差異的調整方法與概算指標法的調整方法相同;類似工程造價的價差調整有兩種方法:
1)類似工程造價資料有具體的人工、材料、機械臺班的用量時可按類似工程預算造價資料中的主要材料用量、工日數量、機械臺班用量乘以擬建工程所在地的主要材料預算價格、人工單價、機械臺班單價,計算出直接工程費,再乘以當地的綜合費率,即可得出所需的造價指標。
2)類似工程造價資料只有人工、材料、機械臺班費用和措施費、間接費時可按下面公式調整:
D=A•K
K=a%Kl+b%K2+c%K3+d%K4+e%K5
式中D——擬建工程單方概算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