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垃圾圍城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6-2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2年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公務員筆試已結束,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及2012年西藏、河南等地公務員考試將在下半年舉行,廣大公務員考生萬分渴望有一個科學、合理、高效準備申論的計劃和統籌。“急考生之所急、想考生之所想”,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對考生負責的宗旨和原則,以深厚的專業水準為保障,考試大公務員考試網的專家們在這關鍵時刻,為廣大考生提供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指導,考生可結合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復習教材進行備考。
【背景鏈接】
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每年產生垃圾近1.6億噸,城市人均垃圾年產量440公斤,且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其中能夠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占66%,近1/3垃圾只能進行簡單填埋,全國600座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類垃圾80億噸,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5億平方米,有2/3城市被垃圾群包圍,垃圾堆存累計占地5億平方米
廣州每天生產的垃圾5000到5500噸,年產垃圾166萬噸,并以每年6%的速度增長。廣州市的垃圾來源中居民生活垃圾占總量的6成多,機關團體、商業飲食業垃圾占23%,道路清掃保潔垃圾占15%。據預測,5年之后,廣州的生活垃圾將達到創紀錄的220萬噸。從二十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廣州的“垃圾圍城”現象持續出現在廣花、廣從等八大出口處,廣州形象嚴重受損,外地司機戲稱為“垃圾迎賓”。
安徽合肥全市工業固體廢物年產量98萬噸,占地26萬平方米;全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29萬噸,“垃圾圍城”現象日趨嚴重。合肥環城區的南淝河,過去是草肥水美,如今受垃圾污染嚴重,有民謠說,“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引水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人畜受害。”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編制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規劃》規定,地方政府須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按照《規劃》的總體部署,抓緊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加強組織協調,明確落實責任,強化政策支持,完善體制機制,切實加大投入,確保完成《規劃》提出的建設任務,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標準表述】
當前垃圾治理存在的問題
(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不足,處理水平低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用于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投資逐年增加,但由于歷史欠帳較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仍然不足,2005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完全達到無害化要求的約占為27%,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2)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水平存在較大差異
我國生活垃圾處理水平發展不平衡,在空間地域上存在很大差異。東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高、投入力度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數量相對較多,處理率較高。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受財力限制,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數量相對較少,生活垃圾處理水平較低。
(3)處理技術裝備水平落后
通過研究開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我國在生活垃圾填埋、焚燒、堆肥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一些國際較先進的工藝技術。但總體而言,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裝備水平仍然偏低,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基本靠國外引進。填埋方面,滲瀝液處理技術和填埋場沼氣發電技術等仍需從國外引進;垃圾焚燒系統的國產化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裝備水平以及生活垃圾焚燒余熱利用率還需進一步提高。
(4)生活垃圾處理管理體制改革進程緩慢
在環衛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部分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體制改革進展緩慢,不少城市還沒有建立合理的運營投資償還機制,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完全靠政府財政撥款建設,投資渠道單一,建設和運營資金不足。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尚未全面實行,收繳率低,收費成本高,使用管理流程長。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缺乏有效監管,難以滿足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需要。
“十五”期間,我國加快了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化、市場化進程,但是仍然存在法制建設滯后、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產業化運作不規范、市場監管不力等一系列問題。
(5)生活垃圾管理基礎薄弱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物流管理還處于粗放管理階段,多數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過程的基礎數據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管理設施和手段;許多城市還缺少計量設施,垃圾量還主要依靠估算,使得生活垃圾清運量、處理量數據統計誤差較大;許多城市生活垃圾物流缺乏控制和記錄,新建垃圾處理設施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垃圾處理的效果還不能做出準確評價。
解決垃圾“圍城”的對策措施
(1)技術保障
第一,建立和完善技術標準與評估體系
生活垃圾處理技術適用性不僅取決于技術本身,而且取決于經濟適用條件和環境標準要求。目前,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技術標準體系還不夠健全,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標準體系和評估體系可以客觀地評價各種處理技術的水平,指導并促進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健康發展。
第二,組織技術創新,解決關健技術問題
針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組織技術創新、示范和推廣應用,組織實施關鍵技術與裝備國產化示范工程,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
(2)政策制度保障
第一,深化環衛體制改革,促進生活垃圾產業化發展
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積極引入市場機制,穩步推進環衛體制改革。認真執行國家的有關政策,促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
通過財政直接投入、補貼及稅收優惠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建立多渠道投融資體系。
抓緊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價格、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降低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成本,扶持企業發展,減輕公眾負擔。
第二,完善收費制度,推進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工作
認真落實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全面實施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穩定的代收載體,提高生活垃圾處理費收繳率,降低征收成本。城市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要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費的征收和使用管理,確保處理費專款專用。未開征垃圾處理費的城市,要限期開征,已開征的城市,要逐步提高垃圾處理費的征收標準,達到補償運行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水平。目前垃圾處理費不足以補償運行成本的,地方財政應安排資金,保障垃圾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
第三,研究開發低成本、長期融資工具
生活垃圾處理具有低回報、高穩定性、資金需求大的行業投資特點,需要研究開發適當的低成本、長期限的金融工具來支撐,如信托基金、企業債券、市政債券等,以豐富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源。
(3)管理保障
第一,明確職責,加強協調
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級地方政府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各有關部門妻密切配合,分工負責,爭取搞好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實施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要強化項目前期工作,加強項目執行中的稽察監督。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監管,確保項目按期建成,充分發揮效益。環保部門要加強對垃圾處理廠污染物排放的監督監測,確保達標排放。
第二,規范項目管理,加快設施建設
嚴格執行基礎設施建設程序,加強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環境影響評價,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建設等部門要切實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的施工圖審查,重點要對垃圾填埋場防滲設施和垃圾焚燒爐的二惡英控制設施進行嚴格把關,確保新建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必須達到規定的質量標準和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要求。
第三,改革體制,轉變政府管理方式
進一步整合資源,創新體制,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和部門分割,逐步實現區域資源共享,整合和優化配置,政府主管部門要進一步轉變管理方式,從直接管理轉變為宏觀管理,引入市場機制,逐步實行處理設施的特許經營和委托運營。
第四,完善法規,加大監管力度
進一步制訂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使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環保部門要加強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污染物特別是垃圾填埋滲瀝液和焚燒尾氣排放的監督管理,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防止二次污染。
第五,加強宣傳教育,發動公眾參與
要利用多種媒體加強宣傳教育,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提高公眾參與生活垃圾資源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