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公務員應掌握哪些知識
來源:新浪發布時間:2012-06-1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廣州市公務員考試題涉及熱播電視劇《心術》是讓你矚目、側目還是瞠目”、“杜甫很忙,但下列哪首唐詩并非出自杜甫”,題目出得很是輕松活潑,過去一年的網絡流行詞匯、熱播電視劇集都被融合在了考題當中,申論考試的先評后論“農業工業化”則很顯生僻,讓不少考生大感意外。這令我想到,考公務員到底應該考什么?換句話說,就是公務員到底應該掌握什么知識?
考試無論嚴肅還是活潑,都應該考察被考者理應掌握的知識和能力,考公務員就是要考察報考者掌握擔任公務員所理應掌握的知識。電視劇《心術》無論如何熱播,人們總有看或不看的自由,僅僅是一種興趣,公務員難道一定要有這個興趣?如果做公務員的人必須看這個電視劇,那就首先要出紅頭文件,規定在職公務員必須觀看《心術》。遑論電視劇《心術》,即使杜甫的詩,除了義務教育階段要求掌握的以外,做公務員未必就一定要讀更多,也即杜甫的詩讀得多不多,并不等于能不能成為合格與否的公務員。所以,即使考試題目出得如何活潑,如果不屬于理應掌握的知識,也是毫無意義,甚至可以認為含有了游戲的意味。
目前的中國有著考公務員熱,通俗來說就是“求官”,僅僅這次廣州考試即有48707名考生參與角逐964個公務員職位,平均考錄比接近51:1.中國向來是“官”字第一的國家,清末以后開始登峰造極,梁啟超《作官與謀生》記錄道:“居京師稍久,試以冷眼觀察社會情狀,則有一事最足令人瞿然驚者,曰求官之人之多是也。以余所聞,居城廂內外旅館者恒數十萬,其什之八九皆為求官來也。”雖然經過一百余年,有熱有冷,但比之以往數千年來說,總體上是“求官”之風盛行,而目前中國的“求官”之風則是這一百余年高潮中的高潮。在沒有改變“官”字第一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傳統前提下,“求官”之風也就難從根本上給予冷卻,但如何考核則是個值得研究的大問題。
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科舉制度受到巨大沖擊,尤其是在慈禧掌權之后,國家實際采用了捐納保舉與科舉并行的官員選拔雙軌制。1905年取消科舉之后,“公務員到底應該掌握什么知識”的問題立即重新擺到眼前,從清末到民國,中國雖然“求官”之風盛行,但基本解決了選拔考試的方向問題。清末即已經采取了包括留學生考試在內的各種新式考試并陳的方法,中國逐步形成區分為專業官員和非專業官員的選拔,專業官員考專業,比如選拔鐵路官員以考查其科技知識和能力為主,而一般的非專業官員選拔則以考查其法律知識為主。由于非專業官員是多數,且國家以實現法治為基本發展目標,因此,清末、民國想當官的人讀書的第一選擇便是法政學;蚍ㄕ䦟I。
不妨以蔡鍔主持云南時候為例。蔡鍔把文官考試分為預科和正科,高等文官預科考試科目側重基本人文知識,有國文、外文、中學程度外國歷史和地理、中學程度中國歷史和地理、文牘;高等文官正科考試科目側重法律、經濟,有憲法、刑法、民法、行政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經濟學、財政學,另從商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中選考一門。比較電視劇《心術》、哪首唐詩并非出自杜甫之類,蔡鍔這一考試科目設計的內在涵義,是目前中國公務員考試所不能達到的水平。“農業工業化”是個很不錯的題目,屬于經濟學一類,本質上并沒有超越蔡鍔的架構,竟然“很顯生僻”。比較而言,社會“求官”之風盛行未變,“公務員到底應該掌握什么知識”則發生了衰變,實在是讓人無語!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