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譯文:
如果讓電腦來設計一個完美的聯合國秘書長,他/她應該是這樣的:出生在非洲;在歐洲和美國接受教育;在聯合國工作十年以上;配偶是歐洲人;出現混亂局面時能保持冷靜、富有領導魅力的權威人士。
1996年聯合國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來恢復它的方向感和目的性,這簡直就是個奇跡。聯合國在波斯尼亞、索馬里和盧旺達的行動失敗后,科菲.安南卻脫穎而出。身為國際公務員的他對參與了這一系列的空難性行動,幸存下來,并且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現在,安南的第二任期已過一半。然而,他的任務還沒有圓滿完成,聯合國離其理想狀態還很遠。但安南已經體驗到了他這份工作的局限性——因為聯合國體制對他的限制,他不能利用言語力量,然而他卻比他的前任們積累了更多的權威性。
他與美國政府的復雜關系鮮為人知,當安南在公眾面前的表現不能取悅布什政府的時候,美國就會攻擊他。反過來,當美國政府官員發現他們的政策在伊拉克舉步維艱的時候,他們卻向聯合國尋求幫助。有些觀察家建議安南不要幫助美國擺脫困境,但是安南明白,自己最大責任是促成伊拉克局勢的穩定。他開始朝6月30號這個決定性的日子努力,美國將會在這天向伊拉克政府移交政權,這將千萬動蕩局面。不管是安南還是其他任何人,在伊拉克問題上的成功與否都不會取決于他個人的控制能力。但是,安南注定要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由別人的失敗造成的。所有熟悉安南的人都知道他將帶著他一貫的勇氣、自我控制能力、謙恭和樂觀來介入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