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1.海洋工程在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不符合經核準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情形的,建設單位應當自該情形出現之日起()個工作日內組織環境影響的后評價。 A: 5 B: 10 C: 15 D: 20 參考答案:D 2.根據《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跨省域和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的重要生態功能區,要建立()。 A: 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 B: 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 C: 特別生態功能保護區 D: 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 參考答案:D 詳細解答:跨省域和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的重要生態功能區,建立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跨地(市)及對維護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點區域的重要生態功能區,建立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跨縣(市)及對維護地(市)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點區域的重要生態功能區,建立地(市)級生態功能保護區。 3.為遏制目前電解鋁違規建設、盲目投資的勢頭,以下意見不合理的是()。 A: 加強規劃引導,嚴格項目管理;調整經濟政策,控制新建項目 B: 扶助大項目,清理小項目 C: 整頓開采秩序,合理利用資源 D: 加強監督檢查,規范建設行為 參考答案:B 詳細解答:《關于制止電解鋁行業違規建設盲目投資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應按加強規劃引導,嚴格項目管理;調整經濟政策,控制新建項目;整頓開采秩序,合理利用資源;加強監督檢查,規范建設行為的要求來落實。 4.根據我國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下列不屬于“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的項目的是()。 A: 新的鋼鐵聯合企業 B: 獨立煉鐵廠 C: 煉鋼廠 D: 獨立軋鋼廠 參考答案:D 詳細解答:鋼鐵產業布局調整要綜合考慮礦產資源、能源、水資源、交通運輸、環境容量、市場分布和利用國外資源等條件。鋼鐵產業布局調整,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新的鋼鐵聯合企業、獨立煉鐵廠、煉鋼廠,不提倡建設獨立軋鋼廠,必須依托有條件的現有企業,結合兼并、搬遷,在水資源、原料、運輸、市場消費等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進行改造和擴建。新增生產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相結合,原則上不再大幅度擴大鋼鐵生產能力。 5.根據2007年最新修訂的《電石行業準入條件》,()年底以前,妻依法淘汰現有單臺爐容量5000kV.A以上至12500kV.A以下的內燃式電石爐。 A:2008年 B:2010年 C:2012年 D:2015年 參考答案:B 6.下列關于針對焦化企業的環保要求,不正確的是()。 A:新建或改造焦爐要同步配套建設粉碎、裝煤、推焦、篩運焦除塵裝置、煤氣凈化(含脫硫脫氰工藝)回收、廢水生化處理設施 B: 熄焦水實現閉路循環使用,不得外排 C: 焦化企業產生的一切廢渣均需運送至當地環保部門指定的場所妥善處置 D:嚴格執行環保設施“三同時”規定,并要在主體設備投產后6個月內達到設計規定標準,連續運行 參考答案:C 詳細解答:相關規定要求:“焦化企業產生的一切廢渣均在廠內完全處理利用,不得對外排放。” 7.《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提出,到2010年,逐步淘汰不能滿足環保要求的()以下的燃煤發電機組(綜合利用電廠除外),提高火力發電的煤炭使用效率。 A: 50MW B: 100MW C: 150MW D: 200MW 參考答案:B 8.根據《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以下不符合城市污水處理原則的是()。 A: 全國設市城市和建制鎮均應規劃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B: 經處理的工業廢水應納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并與生活污水合并處理 C: 非重點流域和非水源保護區的建制鎮,根據當地經濟條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可先進行一級強化處理 D: 設市城市和重點流域及水資源保護區的建制鎮,必須建設二級污水處理設施,可分期分批實施 參考答案:B 詳細解答:《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中規定的城市污水處理原則如下。①全國設市城市和建制鎮均應規劃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應納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并與生活污水合并處理。對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統的工業廢水應嚴格控制重金屬、有毒有害物質,并在廠內進行預處理,使其達到國家和行業規定的排放標準。對不能納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統的居民區、旅游風景點、度假村、療養院、機場、鐵路車站、經濟開發小區等分散的人群聚居地排放的污水和獨立工礦區的工業廢水,應進行就地處理達標排放。②設市城市和重點流域及水資源保護區的建制鎮,必須建設二級污水處理設施,可分期分批實施。受納水體為封閉或半封閉水體時,為防治富營養化,城市污水應進行二級強化處理,增強除磷脫氮的效果。非重點流域和非水源保護區的建制鎮,根據當地經濟條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可先行一級強化處理,分期實現二級處理。其中提到“達標排放的工 業廢水應納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并與生活污水合并處理“,B選項只提及”經處理的“,故與原則不符。 9.根據《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中關于“污泥處理的有關技術和要求”,日處理能力在10萬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級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宜采取()工藝進行處理。 A: 厭氧消化 B: 衛生填埋 C: 好氧 D: 堆肥 參考答案:A 10.衛生填埋場穩定后,經監測、論證和有關部門審定后,可以對土地進行適宜的開發利用,但不宜用作()。 A: 建筑用地 B: 農業用地 C: 林業用地 D: 工業用地 參考答案:A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2年環評師考試相關法律法規習題及答案31 |
|
閱讀下一篇:2012年環評師考試相關法律法規習題及答案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