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備考:有關公務員制度幾個熱點問題的思考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時間:2011-11-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務員輔導咨詢

匯集公務員培訓權威機構,權威解答公務員考試相關問題

zaixuanzixun

    關于“官民比”的問題

    在公務員法起草審議過程中,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有關“官民之比”的說法,最“驚人”的一種說法是“中國官民之比是1︰26”。此說一出,各方關注,有必要弄清楚。13億人口除以26是5000萬。那么,這5000萬到底包括哪些人呢?論者沒有說,而輿論也不問,卻“炒”得沸沸揚揚。我查了一下中組部、人事部2004年3月完成統計的截止到2003年底的“全國干部統計資料”:全國共有機關干部653.7萬人,國有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529萬人,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2774.5萬人,加起來是3957.2萬人。如果再加上離退休干部1446.4萬人,總數是5403.6萬人。總算湊齊了5000萬人。那么,這些人能都稱為“官”嗎?就拿其中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大頭”有三類人,一是大、中、小學教員1234.7萬人,二是工程技術人員499.3萬人,三是醫生護士344.1萬人。把這些人稱作“官”能在社會上形成共識嗎?增大“官”數要說明什么問題呢?官多了只能是精簡。但是這5000萬人不是都適合精簡的,比如已經離退休的、上面說的幾類專業技術人員、企業人員等,都難以列入精簡行列。最適合精簡的就是機關干部了,但機關干部并不是越少越好,然而“1︰26”給人們造成了一種應該“大大精簡”的理論期望值,這就發生矛盾了。因為即便是把650多萬黨政機關干部全部精簡掉(事實上不可能),還有4350萬“官”,“官民比”仍高達1︰29.9.由此可見,1︰26的說法由于沒有弄清概念,因而變得毫無實際意義,反而誤導了輿論。實事求是地說,要搞“官民比”的話,只能是以黨政機關干部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少數事業單位人員為依據,不能太離譜了。因為包括整個干部隊伍的“大范圍”很難精簡,這邊減少了,那邊也就增加了,而且每年還有幾百萬大學畢業生和一部分軍隊干部轉業,他們中大多數也是要進入這個范圍的。

    公眾剛剛明白了1︰26是怎么回事,卻傳來某課題組又一驚人之語:“中國公務員超標20倍。”這是怎么算出來的呢?他們也不說,但從有的“訪談”文章中似乎覺得,用國家的GDP總量與公務員人數一比,我國公務員是39人對應百萬美元,美國是2.31個公務員對應百萬美元,因而我國公務員比美國“超標”16.9倍,再夸大一些就是“近20倍”。但有一般數學常識的人都明白,這樣對比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我國國民的人均GDP要和美國國民的人均CDP相等;然而這個前提不存在,按2004年的統計,美國人均GDP是39934.3美元,我國人均GDP才1268.7美元,美國國民的人均GDP是中國的31.5倍。如果把這一因素考慮進去,似乎應得出相反的結論:美國公務員比中國公務員超標好多倍。但這樣的類比方法是否科學值得懷疑。2006年2月21日,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課題組在“人民網”上發表文章,指出了“超標20倍”說法的不科學、不嚴肅,在概念上混淆了“財政供養人員”和“公務員”,“在研究方法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南開大學課題組的文章進而指出:近年來關于中國公務員規模問題的一些說法,“議論性、情緒性的比重過大,專門性、科學性的研究很少”。我認為這個結論非常恰當。

    鄧小平在1980年中央召集的干部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曾經指出:“現在我們的干部是不是很多?”“并不算多。問題是干部構成不合理,缺乏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干部太多,具有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干部太少。”鄧小平這種一下子就能抓住事物本質的思想方法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怎樣看待“公務員報考熱”

    公務員制度正式實施十余年來,“考試錄用”已深入人心。實行考試錄用后,用人單位開闊了選人視野,人員平均年齡下降,高學歷比例上升,改善了人才結構。這項制度受到社會輿論的普遍認可,尤其是受到大學生們的歡迎。群眾形象地說,考試錄用用“卷子”代替了“條子”,用“公招”代替了“內招”,用“考官”代替了“跑官”。胡錦濤曾在上世紀90年代一次批示中指出:考錄工作體現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弘揚了人事工作正氣。

    近幾年來,中央、國家機關公開招考公務員,報名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踴躍局面,平均每個職務有幾十人報考,甚至有些職位的報考比例接近4000︰1.如果以正常心態來看待,近幾年出現的報考高比例無非受三種因素影響:一是就業壓力大。近幾年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遞增六七十萬人,這么龐大而集中的求職人數,對學生及其家長都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大學畢業生們都希望盡早落實一個比較理想的單位;二是公開招考的公平競爭機制為大學生們所樂于接受,錄用之后有一種自己能力得到驗證的成就感,且省去了到處投書自薦的煩惱;三是公務員職位具有的公共性、穩定性和榮譽感對人們有一定的吸引力。特別是中央國家機關的職位更給年輕人一種視野廣、信息多、成才機會多的感覺。所以報名“火爆”完全可以理解。國際上也普遍存在“公務員報考熱”,最近看到有資料說,印度和韓國公務員報考比例一直平均在1000︰1左右,人家已習以為常,并沒有炒作,因為考試對社會來說是公平的。其實,公開招考報名人數多并沒有什么不好,這幾年我國不獨公務員招考如此,一些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考時,報名人數同樣很多。我想,如果各大新聞媒體公開招考記者,大學里公開招考助教,金融機構公開招考職員,國有大企業、事業單位公開招考工作人員,那“火爆”程度不見得會亞于公務員。

    然而有的媒體卻發表了個別學者不負責任、并嚴重歪曲廣大考生報考動機的不當之論,竟毫無根據地說大學生積極報考是因為看到了公務員灰色收入多,報考比例越高的部門越是搞不正之風嚴重的部門,等等。我就感到納悶:一項得人心的制度,為什么有些同志不去設法扶植它、幫助它,而非要詆毀它呢?為什么不借這個機會呼吁事業、企業等各用人單位都像機關一樣公開招考呢?這樣既可擴大大學生們的就業渠道,分流公務員報考人員,又促進了用人的公平公正,這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嗎?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精彩專題

更多>>

全方位公考復習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進入論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 | 中文字幕淫亂視頻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网站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专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