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試題(十四)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0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過度甚至虛假包裝是合理的。如果一個青年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就寫下了一筆虛假的信用記錄,社會怎么敢向他托付未來?現在只是改成績,以后怎能保證不會做假賬?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包裝是可怕的。
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萬俊人教授認為,這種現象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各種弄虛作假行為充斥著社會,整個社會的信任度都偏低。學生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社會公共行為都帶有廣告化特征。可社會只容忍適度的夸張,夸張過了頭就是虛假,就是品質有問題。虛假現象是社會的一大弊病,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如果一代一代人這樣虛假地下去,什么時候是個頭兒?假如大學生作為高知群體尚且如此,社會前景改善的希望又在哪里?
“信用”,指誠實、不欺、遵守諾言。市場經濟講究公平競爭和公平交易,本來就應該是信用經濟,也只有這樣,經濟的發展才能脫離互相傾軋和欺騙的原始積累階段,市場經濟體制才能逐步走向成熟。然而,正當中國闊步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我們卻面臨著一場信用危機。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商業信用危機,在商業活動中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制假販假活動猖獗,虛假廣告層出不窮,不守信用,不踐成約,破壞市場秩序,損害公民利益,成為社會一大公害。
企業也存在著信用危機。去年中國股市上的“鄭百文”事件僅僅是暴露出冰山的一角而已。
據中新社報道,日前財政部公布的會計信息質量抽查公告顯示,在被抽查的157家企業中,竟然有155家存在虛報利潤現象。接著就是金融信用危機,我國的個人信用制度遲遲建立不起來,貸款消費手續過于復雜,貸款消費刺激不起來,由于企業的信用危機,也造成了銀行惜貸。此外,在社會生活當中,人與人之間普遍缺乏信任,個別官員的腐敗問題,也引發了一些人對政府和官員的不信任,這都是信用危機的表現。
4月29日,在由《羊城晚報》組織的“誠信是企業的成功之本”座談會上,與會的企業家們一致認為誠信不僅是企業的成功之道,還是企業的立身之本。誠信可以說是現代商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正常健康的市場經濟秩序得以運轉的“潤滑劑”。
一個企業,一個行業,如果不被消費者信賴,老被消費者以狐疑的眼光盯著,他的成本無疑就會成幾何級數增大,最終走向滅亡。
消費者為何對老字號、老品牌情有獨鐘,原因就在于它們在顧客心目中樹立起了誠信的形象。
靠造假贏得一時繁榮,最終會受到市場規律的懲罰。
溫州鞋在市場中起伏的故事特別能夠說明“誠信抵萬金”的道理。溫州鞋曾經是假冒偽劣的典型。1987年;上海南京路商場貼出“本店無溫州鞋”的標語,引發全國范圍內的抵制溫州鞋浪潮,不久,溫州人在杭州市武林廣場燃起一堆大火,把5刪多雙假冒偽劣溫州鞋付之一炬。“浪子回頭金不換”,經過十多年的整治,如今的溫州制鞋企業發展到4500多家,行業年產值2印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高達20%,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溫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鞋都。
據了解,目前全國獲準掛真皮標志的企業只有2印家,光溫州就有30家。當溫州鞋成為被人仿冒的對象時,溫州市長錢興中感慨地說:“教訓是深刻的,溫州人嘗盡了失信的苦,別的地方千方不要重蹈覆轍。”(摘自《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