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但是教學結果的測量可以不依據教學目標。(。
2.皮亞杰等人將其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 )
3.個別化教學是指學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
4.群體是指人們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動為基礎而結合起來的聯合體。( )
5.課堂管理的促進功能,是指教師在課堂創設對教學有促進租用的組織良好的學習環境,滿足課堂內人和集體的合理需要,激勵學生潛能的釋放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
6.在確定測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時,常用的三個指標是信度、效度和強度。(。
7.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
8.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長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9.我國心理學家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主張把學生的學習分為信號學習、刺激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等八類。(。
10.桑代克的效果律認為,在試誤學習的過程中,任何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一經練習運用,其聯結的力量逐漸增大,而如果不運用,則聯結的力量會逐漸減少。(。
11.內驅力也是一種需要,但它是動態的。( )
12.根據歸因理論,學生將成敗歸因于努力比歸因于能力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
13.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兩者相互作用形成學習的動機系統。( )
14.根據遷移的影響效果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
15.奧蘇泊爾分析認知結構的不同特征對知識理解及保持的影響。( )
四、情境分析題(共25分)
(一)(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I8分)
扇動一張紙,一個孩子感到空氣在臉上拂過。過了一段時間,在有風的一天,他感到了風。因此他覺得風的形成是由于樹的晃動。
1.你認為這種因果表征處于思維發展的哪一階段?(。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2.兒童心理認知四個階段的發展論,其提出者是(。
A.洛克
B.皮亞杰
C.孟子
D.荀子
3.處于這一階段的兒童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反射
B.客體永恒性
C.能運用語言或較為抽象的符號來代表他們經歷過的事物
D.據一種事物的表象推出另一種事物的表象
(二)(本大題共1小題,共7分)
在一個班級中,忽然來了一位從地震中活過來的學生。這位學生身心受到了嚴重的創傷,為此張老師交代同學要善待他,幫助他以及愛護他,張老師同時也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他身上,對他呵護備至。最后,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這位在地震中受到傷害的同學日益開朗起來。這則材料中張老師運用了哪些教學方法?(。
A.暗示教學法
B.情景教學法
C.愉快、成功教學法
D.講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