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經典申論文章十四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0-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廣泛深入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多年的“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打擊制假售假、走私盜版等專項治理,以及許多地方陸續出臺的相關法規,都對誠信建設產生了良好影響,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廣大人民群眾在滿腔熱忱、滿懷信心地投身誠信建設的實踐。一些地方、企業和個人,也從一度失信的教訓中醒悟過來,認識到失信釀禍,守信孕福,紛紛提出“誠信立市”、“誠信立企”、“誠信立業”,努力以誠信規范自己的行為,改變信譽不佳的形象。溫州、汕頭等一些地方的可喜變化,就很有代表性和說服力。
(六)毋庸諱言,我們的社會在誠信建設方面還存在種種問題,信用缺失引發的矛盾經常發生。從市場反映出的情況來看,無照經營,商標侵權,制假售假,合同欺詐,虛假招標,騙稅逃稅,偽造假賬,惡意拖欠,變相傳銷……這種種行為像“病毒”一樣侵蝕著社會的肌體,像“沙塵暴”一樣吞噬著信用的“綠洲”。不講誠信、欺騙欺詐已成為人人痛恨的一大公害,成為制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
(七)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強誠信建設的極端重要性。誠信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助推器,符合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不講誠信是對生產力的破壞;誠信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是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不講誠信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更與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背道而馳;誠信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講誠信嚴重損害人民利益。
加強誠信建設,正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加強誠信建設,應當成為全方位、全局性的民心工程、社會工程、國家工程。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