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經典申論文章七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0-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高標準”建設投資環境,看似能為招商引資裝點門面、吸引眼球,實際上卻導致了建設成本增高、百姓負擔加重、群眾利益受損,不僅難以引來“金鳳凰”,反而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問題。
有些人熱衷于搞這些華而不實、浪費錢財的“形象工程”,不是為公,而是為私。他們美其名曰為“雙贏”工程:在政治上可顯示其才華、體現其價值、樹立其形象,以得到提拔重用;在經濟上,則能夠增加“收入”,獲得實惠。群眾私下里斥之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機不可失,錢不再來”。
盲目興建開發區最惡劣的后果是隨意大面積侵占耕地。土地是農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命根子”。搞開發區、建工業園,必須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按照有關土地法規和中央的最新指示精神,科學論證、全面規劃、有序進行才行。對已經征用的土地,有關部門也當進行一次全面治理,查一查土地征用是否經過了審批?有無違法違規占用的現象?被征被占土地的農民是否得到了妥善安置?那些醉心于“全民招商”、“跨越發展”的為政者也當自問,不考慮當地實際盲目興建開發區,進行全面拆遷行不行?不經過科學論證,不審視客觀需要和經濟承受能力,動輒就搞“拍腦袋”工程行不行?
盡管我們國家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千萬不能頭腦發熱,忘乎所以,不顧國情、區情、民情,搞那些不切實際的“大工程”、“大開發”。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國在相當長一個時期都存在的基本國情。現在全國還有近3000萬貧困人口,還有幾千萬下崗失業人員和生活困難群眾。我們辦一切事情,都要求真務實,都要首先考慮他們的利益。想問題,辦事情,謀發展,我們一定要深思熟慮,科學決策,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