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經典申論文章一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0-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問:什么是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申論》考試科目?
答:《申論》取自于古代漢語,即申述、申辯、論述、論證之意。它是為完善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而新設的一種筆試科目。2000年,國家人事部開始在中央、國家行政機關面向社會公開考試錄用國家公務員筆試戶首次嘗試。通過近兩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申論》既區別于古代科舉考試中要求就給定的題目論證某項政策或對策。撰寫論文的策論形式,也有別于以往公務員錄用考試中的命題作文形式。《申論》考試的內容、方法及其要達到的測評功能,實際涵蓋了策論和作文這兩種考試形式的基本方面,把閱讀理解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形式新穎、靈活,能夠更好地測評考生的綜合素質;有效地防止"高分低能'現象的產生。
問:《申論》考試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答:《申論》考試的結構比較規范、清晰明確。首先是給定一篇(或一組)1500字的資料,要求應試者在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的基礎上,自命一個題目,緊扣給定資料反映的主要問題,申述、闡明、論證對問題的基本看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左右)。
問:《申論》考試有哪些特點?
答:首先,《申論》考試的背景資料具有普遍性。作為一名合格的公務員,必須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有所認識,有所思考。公務員錄用考試適應對公務員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比較注重應試者實際能力的考查,考試內容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對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均有涉及,一般都是社會熱點或者大眾媒體關注的焦點,即背景資料不生僻,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申論》試題表述明確,涉及的內容、觀點和問題對每個考生都很公平,每個考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對背景資料的認識有感而發,即《申論》考試對不同專業的考生都是公平的,具有普遍性。
其次,《申論》的題目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雖然《申論》考試題目的背景資料涉及面廣,內容復雜,但重點突出。針對性和可行性是《申論》考試的精髓,找準了答題的突破口,就能較好地構建答題的思路和完成論證。因此,考生應仔細地閱讀給定背景資料,不要匆忙作答和寫作。只有在把握背景資料本質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重點,條分縷析,使回答和論證更富有表現力和說服力。否則,只能是四處出擊,盡管洋洋灑灑,長篇論道,但卻不得要領,事倍功半。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