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第十三章環境污染控制與保護措施 第七節 環境風險防范 一 環境風險的概念。 環境風險:指突發性事故對環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風險值(R)表征。 風險值(R);指事故發生概率(P)與事故造成的環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積。 環境風險評價:指對建設項目建設和運行期間發生的可預測突發性時間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質泄漏,或突發事件產生新的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的對人身安全與環境的影響和損害進行評估,提出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 二。環境風險的防范措施(熟悉) 環境風險的防范與減緩措施應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開發建設活動特點、強度與過程,二是所處環境的特點與敏感性。 (1)選址、總圖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廠址及周圍居民、環境保護目標設置衛生防護距離,廠區周圍工礦企業、車站、碼頭、交通干道等設置安全防護距離和防火距離。 (2)危險化學品儲運安全防范及避難所。 (3)工藝技術設計安全防范措施。 (4)自動控制設計安全防范措施。 (5) 電氣、電訊安全防范措施。 (6)消防及火災報警系統。 (7)緊急救援站或有毒氣體防護站設計。 三。事故應急預案(熟悉) 事故應急預案應根據全廠(或工程)布局、系統關聯、崗位工序、毒害物性質和特點等要素,結合周邊環境及特定條件以及環境風險評價結果制定。 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為: (1)應急計劃區。危險目標為裝置區、貯罐區、環境保護目標。 (2)應急組織機構、人員。建立工廠、地區應急組織機構、人員。 (3)預案分級響應條件。規定預案的級別及分級響應程序。 (4)應急救援保障。配備應急設施、設備與器材等。 (5)報警、通訊聯絡方式。規定應急狀態下的報警通訊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 (6)應急環境監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由專業隊伍負責對事故現場進行偵察監測,對事故性質、參數與后果進行評估,為指揮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7)應急監測、防護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事故現場、鄰近區域,控制防火區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應設備。 (8)人員緊急撤離、疏散、應急劑量控制、撤離組織計劃。事故現場、工廠鄰近區、受事故影響的區域人員及公眾對毒物應急劑量控制規定,撤離組織計劃及救護,醫療救護與公眾健康。 (9)事故應急救援關閉程序與恢復措施。規定應急狀態終止程序,事故現場善后處理,恢復措施,鄰近區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復措施。 (10)應急培訓計劃。 (11)公眾教育和信息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2年環評師考試技術方法考點56 |
|
閱讀下一篇:2012年環評師考試技術方法考點5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