⑼社會交往。人類的精神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會交往。社會交往的剝奪,必須導致精神崩潰,出現種種異常心理。因此,一個人與社會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標志著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水平。當一個人嚴重地、毫無理由地與親友和社會中其他成員斷絕來往,或者變得十分冷漠時,這就構成了精神病癥狀,叫做接觸不良。如果過分地進行社會交往,與素不相識的人熱情地傾談并表現得興奮,可能處于一種躁狂狀態。 ⑽環境適應能力。在某種意義上說,心理是適應環境的工具,人為了個體保存和種族延續,就必須適應環境。人不僅能適應環境,而且可以通過實踐和認識去改造環境。但是,人盡管有積極主動性,但終究是不能脫離開自己的生存環境,包括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工作性質、人際關系等等。人的一生中,這些環境條件是在變化著的,有時變動很大。人雖有主動性,但有時對生存環境的變化仍然是無能為力的,在這時,所謂消極適應也是很重要的,起碼在某一時期或某一階段上有現實意義。當生活環境條件突然變化時,一個人能否很快地適應下來以保持心理平衡,這就是人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往往標志著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健康水平。 3、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原則有哪些? 答:根據心理學對心理活動的定義—“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是腦的機能”,理解心理正常與異常應從心理活動本身的特點去考慮: ⑴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因為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動和行為,必須就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性。另外,一個人的思維內容脫離現實,或思維邏輯背離客觀事物的規定性時便形成妄想。這些都是我們觀察和評價人的精神與行為的關鍵,我們稱它為統一性(或同一性)標準。在精神科臨床上,常把自和力作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標,其實這一指標已涵蓋在上述標準之中。所謂無自和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一種患者對自身狀態的反映錯誤或稱為自我認知統一性原則的喪失。 ⑵心理活動的內在一致性原則。人類的精神活動雖然可以被分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確乎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具有協調一致的關系,這種協調一致性保證人在反映客觀世界過程中的高度準確和有效。比如一個人遇到一個令人愉快的事,會產生愉快的情緒,手舞足蹈,歡快地向別人述說自己內心的體驗。這樣,我們就可以說他有正常的精神與行為。如果相反,用低沉的語調向別人述說令人愉快的事,或者對痛苦的事做出快樂的反映,我們就可以說他的心理過程失去了協調一致性,稱為異常狀態。 ⑶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每個人在自己長期的生活道路上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心理特征。這種人格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沒有重大外界是變革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易改變的。它總是以自己的相對穩定性來區別一個人與其他人的不同。如果在沒有明顯外部原因的情況下,這種個性的相對穩定性出現問題,我們也要懷疑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是否出現異常。這就是說,我們可以把人格的相對穩定性作為區分心理活動正常與異常的標準之一。 |
級 別 | 課 程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報名 |
二 級 |
全程班 | 130 | ¥1700 | 試 聽 | ![]() |
精講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 | 130 | ¥900 | 試 聽 | ![]() |
|
沖刺班 |
28 | ¥500 | 試 聽 | ![]() |
|
真題模考班(3套真題) | 6 | ¥200 | 試 聽 | ![]() |
|
心理診斷技能 | 8 | ¥150 | 試 聽 | ![]() |
|
論文指導 | 2 | ¥50 | 試 聽 | ![]() |
|
三 級 |
全程班 | 100 | ¥1400 | 試 聽 | ![]() |
精講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 | 100 | ¥800 | 試 聽 | ![]() |
|
沖刺班 | 22 | ¥400 | 試 聽 | ![]() |
|
真題模考班(3套真題) | 22 | ¥400 | 試 聽 | ![]() |
|
心理診斷技能 | 3 | ¥100 | 試 聽 | ![]() |
|
二級:全程+沖刺=1700元(原價2640元) 套餐A900元(原價1840元),套餐B500元(原價940) 三級:全程+沖刺=1400元(原價2240元) 套餐A800元(原價1640元),套餐B400元(原價840) |
熱門資料下載: |
心理咨詢師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1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心理學練習題7 |
|
閱讀下一篇:2011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心理學練習題5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