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8-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和基本內涵。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依據。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07年的為: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確立這一分配制度的依據。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 原則。正確處理按勞分配為主體和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關系,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注重社會公平,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原第八章】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專政是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專政。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08年的為: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主政治建設。(08年新增)】
2.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緊迫性和長期性。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地統一起來。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08年的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08年新增)】尊重和保障人權。
3.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涵義、內容和重要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個長期過程。
(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原第九章】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
社會主義文化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地位。正確認識和處理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相互關系。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刪除:社會主義榮辱觀。)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基本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指導方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08年新增)單獨列為一節】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09年單列出來,新增為一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刪掉: 3.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發展的關系。(07年的為:人的全面發展是與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提高相伴隨的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
(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09年新增,由原第六章第2小節單列出來】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思路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08年的為: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08年單列出來,新增為一點)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十)“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和發展
祖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和發展。
2.“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實踐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重大意義。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綱領。
(十一)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關于當今時代特征的科學判斷。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07年的為: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2.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標和根本原則。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我國同世界各國的關系。中國外交工作的立足點。
3.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08年的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08年的為: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要內容。】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09年新增】
(十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依靠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社會各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
3.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刪掉 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以改革創新精神【08年的為: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強黨的自身建設【08年的為:建設】的重要性。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