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廣東公選250名優秀外來工”看到什么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時間:2011-07-1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要克服脫離群眾的危險,就要有更多懂基層的干部。昨日,記者從省委組織部獲悉,我省將公開選拔120名優秀外來務工人員到基層服務管理外來務工人員部門擔任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員,同時從全省本地工人、農民中公開選拔130名優秀工人、農民為縣直涉工、涉農部門或鎮街公務員,并公推遴選優秀工農“兩代表一委員”到縣直機關駐點掛職。7月15日—21日,以市為單位通過工作網站接受報名。(據7月15日《南方日報》)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如何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密切干群干群關系,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是擺在我們黨當前的重大課題。廣東省公選250名優秀外來務工人員當基層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員,是改革創新的有益嘗試,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黨群干群聯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一是傳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導向。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我們要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氣魄,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面優秀干部及時發現、合理使用起來。”此次公開選拔是廣東培養基層干部的一項重舉,也是關心、關懷工人農民,密切干群關系的一大力措。此次公選目的,是著眼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完善從優秀工人、農民中培養選拔干部的體制機制,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進一步優化基層干部隊伍來源結構,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從去年去年首次面向優秀外來務工人員選拔基層公務員,到今年的公選250名優秀外來工,都彰顯了廣東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決心和信心。
二是創新社會管理建設體制新模式。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家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外來人口占了絕大比例,特別是80、90后“新生代外來工”的社會主體意識日益增強,對職業發展、工作環境、政治參與等的訴求也越來越多。新時期的群眾工作和社會建設,需要更多的外來工參與。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外來工參與當地城市建設和管理,將進一步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激情,更好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三是鋪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新渠道。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說:“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廣東省從外來優秀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地優秀工人、農民考錄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員,職位主要是服務管理外來務工人員和涉工、涉農的基層崗位,需要的是直接面對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 是加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力舉,有利于加強與當地群眾的聯系,推動社會建設。相信隨著這250個人員的上崗,將架起黨群干群之間的“連心橋”,更好地促進當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