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單證員考試復習資料精編(3)

來源:育路單證員考試網發布時間:2011-06-29 14:40:50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單證員考試課程 全面的了解單證員考試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1年單證員考試相關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無貿易背景信用證案例的思考

  一、無貿易背景信用證案情簡介

  1997年至1998年,廣東一沿海城市某銀行A分行為該市兩家企業D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Y股份有限公司開出了無貿易背景信用證共150筆。其中:為D公司開出元貿易背景信用證47筆;為Y公司開出無貿易背景信用證103筆。據統計,開證金額共3.3億美元,到1998年止,A分行為上述兩家企業共墊款19筆,墊付款項超過4,500萬美元。 D公司和Y公司原來是A分行的授信企業,A分行對這兩家企業的授信額度每年分別在2,500萬美元和1,500萬美元以上。1997年以前A分行為這兩家企業開立的信用證均可正常對外支付。但從1997年以后,由于這兩家企業的經營狀況開始下滑,效益欠佳,經常出現巨額虧損情況,因而無法支付信用證項下的到期款項。為了應付信用證項下的到期款項,這兩家企業與境外受益人相互串通,采用以新證套取資金沖銷舊證款項的做法,具體操作是:銀行開出信用證后,若企業無法償還該筆到期信用證款項,則向銀行申請一張新的遠期信用證到境外進行融資,即由境外受益人向境外銀行辦理貼現,并將貼現所得款項償還前一筆信用證項下的到期款項,議付行收到受益人償還的貼現款后,即通知開證行解除前一筆信用證下的付款責任,如此循環操作,滾動式開證。事實上,境外受益人并沒有真正向開證申請人提供任何貨物。由于要支付融資利息,在滾動開證過程中,未付金額越滾越大。 直到1999年,該銀行總行下達對無貿易背景信用證業務進行徹底清查的通知后,A分行才停止了對上述兩家公司開立新的無貿易背景信用證,并對已承兌付款的開證未兌余額進行墊付,共墊款19筆,金額達4,500萬美元。違規開證情況暴露后,A分行組織了外調小組,對有關企業進行調查并落實資產保全手續,但由于融資金額大,資金的去向難以追蹤核實。據了解,企業利用信用證融資后,所得資金主要用于購買房地產、生產設備、炒股票、期貨、用于投資建廠等用途。由于短期資金長期占用,企業對信用證的償付能力得不到保證,給銀行帶來巨額的墊款風險。

  二、無貿易背景信用證案件特點及分析

  1、不存在真實的貿易背景滾動式開證。即新開立的遠期信用證均以沖銷舊證為目的,以新證套來的資金償還舊證,借新還舊,結束舊證業務。所以只要能開出新證,得到融通資金就能償還到期信用證,如此循還反復,故隱蔽性強,不易暴露。在滾動開證的中間環節中,企業無需對外付款,因而不需要辦理進口付匯核銷,而開證行也無需為企業墊付資金,不占用信貸規模,暫時掩蓋了巨大的支付風險,但最終仍需由境內企業對外付款或由銀行墊款。從外債管理及資金的用途看,其實質上是利用遠期信用證方式來變相舉借外債,是一種違反外債管理的行為。

  2、鉆外匯管理上的空子,逃避監管。據了解,A分行開出的信用證金額多在300萬美元以下,期限多在90天以內,無需憑外匯局進口付匯備案表開證,因而逃避了外匯管理部門的監管。

  3、利用了A銀行在對外開證管理上的漏洞。申請開證的兩家企業均為該行的授信企業,開出的信用證全部為信貸部全額授信擔保,無需繳納保證金,使銀行承擔了很大的資金風險。 另外,開證所憑的進口合同、承兌所憑的發票、裝箱單、提單或貨物收據等均為偽造,但由于境外受益人和議付行相對比較集中,且是老關系,相互之間有一定的利益關連,所以往往一時難以覺察或聽之任之,以致風險越積越大。 以上違規案件的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外匯業務從業人員法制觀念、風險意識淡薄。據了解,A分行國際業務部違規開證幾年,金額巨大,一直未被發現,同時違規開證,還涉及到國際結算、外匯信貸、會計等部門,這些部門的經辦人員對領導盲目服從,這從中反映出A分行的外匯從業人員缺乏應有的守法經營意識,風險意識不強。

  2、有關信用證監管的法規不完善。信用證項下對外付款由于需要辦理進口付匯核銷,對信用證項下貿易進口的真實性可以較有效地監督控制,但對信用證到期后不通過銀行對外付款,不需辦理核銷的信用證則難以進行有效監管。

  3、A分行管理制度欠完善,缺乏相互制約、監管的機制,對遠期信用證沒有有效地進行監管。

  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國際業務部經理權力過于集中,缺管相互監督機制。A分行的外匯信貸科、國際結算科都屬國際業務部。企業授信額度的取得以及信用證的開出,在300萬美元的額度內,只要由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批準即可。此外,外匯業務主管人員的崗位較固定,據了解,A分行的國際結算業務部的總經理在國際部工作了近十年,使其違規行為難以被及早發現。 對單一客戶沒有核定外匯授信額度的最高限額。據反映,這幾年來,外匯信貸部門的任務主要是催收逾期貸款,很少發放新的外匯貸款,對單個企業核定外匯信貸規模,對企業的授信開證額也沒有實行規模控制。因為沒有量化的指標進行總量的控制,所以導致A分行信用證項下未付款項巨大,遠遠超過了銀行的承受力。

  三、無貿易背景信用證案件的影晌及教訓

  首先,由于企業經營不善,償債能力不足,無法對外支付,而且由于開證的擔保手續不完善,給銀行造成巨大的墊款風險。本案中,該分行為此墊付了4,500萬美元的款項,直接引發了自身的外債風險,造成經營上的困難。

  其次,利用開立無貿易背景信用證融資,套來的資金用在房地產、投資辦廠、炒股票、期貨等投資熱點,風險極高。這些做法實際上是利用遠期信用證變相對外舉債的行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商業銀行對外開立1年期以上的遠期信用證屬資本項目;1年以下,3個月以上的遠期信用證余額納入外債統計之內,但不占用外匯短期貸款指標。"本案中,A分行繞過人行的規定,為企業開立90天以內的遠期信用證,進行短期資金融資,利用銀行信用使企業的境外融資得以展期,如此反復循環,短期融資,長期占用,達到短債長用的目的。這種行為違背了我國利用外資政策,也不利于我國的外匯管理。 此外,開立無貿易背景信用證,也為不法份子逃套匯、騙匯套利等違法行為提供了便利,嚴重地擾亂了我國經濟的良性循環。上述案件的發生,教訓是深刻的。這幾年來,國內其它銀行也時有發生類似的違規案件,這充分說明我們的銀行系統在內控機制建設上仍存在著薄弱點,加強對遠期信用證的風險管理十分迫切。 首先,銀行應切實有效地加強遠期信用證的風險管理,強化對遠期信用證的規范管理。

  筆者就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控制遠期信用證的開證規模。應根據各級銀行的資產負債率、資金實力及信用等級,設立其開立遠期信用證的總規模及權限,即單筆信用證的最高金額和開證最長期限。因為根據國際貿易慣例,正常的國際貿易結算通常在60天內完成,如果超過90天、180天,且金額較大,很多有借貿易名義進行融資的傾向。所以,各級銀行應嚴格控制遠期信用證的開立,并建立相應的分級審批制度,避免元貿易背景的融資。 嚴格內部管理,統一授信制度。各總行應建立和完善系統內部管理和制度,尤其是授信制度。規定各級分行的風險余額,要求各分支機構如實及時上報遠期信用證業務的統計報表,以便加強內部監管。同時各開證行必須嚴格審查開證申請人近期業務的經營狀況、資信情況、資產質量、負債狀況、償付能力等,并參照信貸管理審查程序及制度給每一客戶核實一個開證的最高授信額度。

  國際信用證詐騙案例分析

  國際信用證詐騙已經是國際貿易中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是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遭遇詐騙的案例時有發生,我國也不例外。雖然銀行根據UCP500的規定,只要完成對單據的形式審查,就不須為欺詐承擔任何責任。但是也有一些例子表明,如果銀行對UCP500缺乏清醒的認識,且未對法院的錯誤禁令給予及時的抗辯,就會遭受難于補救的損失。

  國際信用證詐騙案情簡介:

  在A市的中國某進出口X公司與澳大利亞某貿易公司Y簽訂了一個貿易合同,由Y公司向X公司出口一批國內緊俏的物資,貨物擬于1999年7月15日運至A市。X公司向Z銀行申請開出跟單信用證,該信用證未指定具體的議付行。后來,貨運期將至,X公司懷疑Y公司有詐,要求銀行拒絕同意向議付行議付。Y公司找了個擔保公司,該擔保公司承諾,貨已經裝船并發往目的港。事后,申請人通知開證行授權議付行議付。議付行是U國際銀行,該銀行接到授權后,即按UCP500的要求于次日向受益人Y公司放款。后來,買方X公司一直未收到來自Y公司的貨物,于是以受益人欺詐為由向A地法院申請保全令,要求法院凍結Z銀行開出的信用證項下款項(但事實上,此時開證行已經同意議付行議付,并且議付行已經將有關款項發放給受益人)。A地法院經審理,作出裁決:Y公司的欺詐行為成立,Y公司應按其與X公司的協議履行其義務;撤銷Z銀行信用證項下的付款義務。后來,U國際銀行不服判決而上訴,上訴法院仍然維持了原判決,于是該銀行試圖在其所在地的外國法院起訴我國Z銀行。Z銀行接到U銀行的主張后,才意識到有可能在外國的未來訴訟中被裁決敗訴,并可能導致當地分支機構的財產被強制執行。 國際信用證詐騙案是一個典型的信用證詐騙案。但結果是詐騙的苦果并未歸屬于賣方而轉移到開證行身上了,其直接的原因是我國法院的"禁令"——撤銷開證人對信用證項下的付款義務。 從《跟單信用證國際慣例》(UCP500)的規定來看,銀行(包括開證行和議付行)的義務是形式上的審核單據,而不是實質的審查是否有欺詐存在。 根據《跟單信用證國際統一慣例》的規定,信用證與可能作為其依據的銷售合同或其它合同,是相互獨立的兩種交易。即使信用證中提及該合同,銀行亦與該合同完全無關,且不受其約束。因此,一家銀行作出付款、承兌并支付匯票或議付及(或)履行信用證項下其它義務的承諾,并不受申請人與開證行之間或與受益人之間在已有關系下產生的索償或抗辯的制約。受益人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利用銀行之間或申請人與開證行之間的契約關系。(第三條)在信用證業務中,各有關當事人處理的是單據,而不是單據所涉及的貨物、服務或其它行為。(第四條) 從開證行與議付行的償付關系來看,該案中的議付行只要得到了開證行的對價和同意議付通知,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索償。《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十九條指出:開證行如欲通過另一銀行(償付行)對付款行、承兌行或議付行(均稱"索償行")履行償付時,開證行應及時給償付行發出對此類索償予以償付的適當指示或授權;開證行不應要求索償行向償付行提供證實單據與信用證條款相符的證明;如索償行未能從償付行得到償付,開證行就不能解除自身的償付責任。 從上述規定來看,開證行和議付行都有付款的義務。實際上,開證行同意了議付,而且議付行的審核單據行為,也被法院肯定是符合國際慣例的。 那么法院為何裁決撤銷開證行信用證項下的付款義務?Z銀行為何未及時提出異議?這種類似的錯誤判決在我國法院已經發生數件,其根源在于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國法律法規對信用證法律關系未做明確的規定,使得法院在解決這類問題時缺乏明確國內法依據,以致法院的態度不確定。事實上,一些國家不僅明確接受了UCP500為法律,而且有的還直接把其中的許多規定引入到信用證有關的法律中去。我國不僅在基本的法律中未涉及跟單信用證問題,而且司法解釋也未對有關的問題作明確規定。這種狀況使得國內法院對信用證有關法律問題的解決態度不確定,并時有錯誤發生。

      第二,銀行對國際慣例的意義及銀行的信譽重視不夠。本案中的Z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就未意識到法院裁決撤銷開證行義務對自己的危害性,甚至誤認為只要法院撤銷了信用證,自己也就不需付款了,也沒必要去向申請人進行艱苦的索償。否則,該行就會對法院的措施提出抗辯,但銀行并沒及時地這樣做。 眾所周知,《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是各國銀行、國際貿易當事人普遍遵循的國際慣例,而且該慣例的權威性已經得到許多國家的立法、司法及仲裁判例所肯定。無論是開證行還是承兌行、議付行,只要有關信用證選擇了該慣例,銀行都把對慣例的遵循視為銀行守信的重要標志。但是我國銀行業往往為了維護國內當事人的利益,而不顧國際慣例對銀行的約束,甚至主動地向法院申請禁令。這種狀況已經引起了國際同行的對抗,一些外國銀行不愿意保兌中國銀行的信用證。長此以往,這不僅對中國銀行業是重大的損失,也將對中國的外貿造成重大的沖擊。與此相反,一些國際聲譽好的銀行往往為了維護自己的信譽,堅持抵制來自法院的禁令。

  第三,我國法院對國際慣例的尊重不夠。盡管我國《民法通則》肯定了國際慣例的地位,但是法院在實踐中不尊重國際慣例情形偶有發生。這種不尊重根源于如下原因:

  1)一些國際慣例的專業性較強,法官對慣例的精神和實質把握不好,容易發生適用方面的技術性錯誤,對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的分配問題得不到公平合理的分配。

  2)法院為了片面保護個別當事人的利益,不惜以犧牲國際慣例的適用為代價,如有的法院就通過所謂的公共秩序保留來排除當事人選擇的國際慣例之適用。這表明法院把眼光局限于個案中個別當事人的公平和正義,忽視了全局的利益、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的體現。本案中的法院裁決在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源于法院對UCP500的精神理解不夠,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片面地維護當地的X公司的利益,其結果是第三人——議付行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維護,國內Z銀行的權益和信譽也成為犧牲品。同樣,法院的國際聲譽也受到不良影響。從各國法院的類似實踐來看,法院應對發布禁令持極為慎重的態度,應考慮有利于信用證業務的正常進行和票據的合法流通性,盡量使銀行不卷入商業爭端,還應考慮是否有無辜的第三者的利益因此受到損害。 如果本案中銀行能清醒地認識到遵守UCP500的重要性,則應及時地對法院的裁決采取有效的抗辯,這也就不至于將詐騙的"苦果"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了。當然,信用證詐騙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有賴于貿易當事人提高覺悟和交易水平。 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銀行在遇到信用證詐騙案時,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其一,銀行應對跟單信用證中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有準確的理解。如果銀行嚴格履行了慣例所要求的審單義務,則銀行應堅持按照慣例規定及時地放款或索償。

  其二,銀行應樹立"信譽至上"的理念,不能為了個別客戶的權益而使自己的"信譽"受到傷害,甚至將詐騙的"苦果"轉移到自己身上來。本案中Z銀行可能是出于考慮自己客戶的利益,或者為避免向申請人進一步索償,而無視法院的裁決對自己的"不利".其三,銀行面對國內法院的錯誤強制措施應及時地采取相應對策。倘若國內法院在國際慣例問題上存在錯誤認識,而銀行不及時地采取措施,將會導致自己陷入兩難境地。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区 |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综合 | 日韩亚州欧美中文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一 | 色悠久久网国产精品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