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務員行測言語理解常見病句類型七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3-3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語句表達是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言語理解與表達常見題型之一,主要包括病句判斷、歧義句辨析兩類題型,旨在考查考生對詞語的準確表達、語句結構的合理安排、語氣語調的理解等,因此對考生在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和準確性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需要考生對語言的理解達到很高的水平。本文中提供了幾種常見病句類型供考生備考查閱。
不合邏輯
(1)強拉因果。如:
由于今天是公園里游園活動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無幾。
此句強拉因果,“游人少”可能不是因為游園的最后一天所致。
(2)自相矛盾。如:
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既然幸免,就沒有死,可又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犯了前后矛盾的錯誤。
(3)概念誤用。如:
圖書館增添了許多文學作品,如《語文知識指南》《教師語文大全》《辭海》等。
文學作品與語言教學用書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圖書館增添了許多教學用書”。
(4)主客倒置。如:
那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
該句應改為:“我與報紙接觸”,“我”為主動,“報紙”為被動。
(5)否定不當。如:
全校師生沒有一個人不否認,素質教育使整個校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該句應去掉“否認”前的“不”字。
(6)前后失衡,缺乏照應。如:
有沒有人毀樹,是樹能成活的重要條件。
該句前面是兩種條件“有沒有”。后面只說了“能成活”這一個結果,兩面失衡,應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