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申論范文:兩岸發展新階段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3-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導語:在舉世矚目的鎂光閃爍下,國共兩黨的最高領袖六十年后再度握手,最終達成國共兩黨五大愿景,獲得了國內和國際輿論的高度好評。這次的會面為反對“臺獨”,增進兩岸交流,為兩岸人民的和平與福祉展開了富有歷史意義的對話。兩黨領導人以開闊的視野,廣闊的胸懷,求大同、存大異,為發展兩岸關系開啟了新思維,開始了兩岸發展的新階段,在公務員考試中經常會出這部分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兩黨之間大同之處在于對歷史的認同,對一個中國的認同,對反“臺獨”態度的認同,對兩岸交流和人民福祉的認同。這在兩黨最高領導人的對話、連戰北大演講以及兩黨的新聞公報等一系列言行中均可找得到大同之處。兩黨領導人會見的形式意義遠遠大于實質意義之處在于這次會談開啟的新的兩岸交流方式。兩黨領導人對孫中山的認同從歷史和繼承的高度說明兩黨乃至海峽兩岸人民在文化上的同根同源性。這是中國人化干戈為玉帛的特有方式,因此贏得海內外廣大炎黃子孫的高度贊譽。
連戰對在會談中明確指出“九二共識”是國共兩黨最高領袖此次會晤得以成行的政治基礎。
“一中”原則的國共認同在臺灣多數民眾心目中也頗得贊許,這正是兩岸能夠得以重啟談判,朝向更高層次兩岸交流的基礎之所在。
加強兩岸經貿和人員的交流是兩岸人民的心愿。大陸方面從兩岸人民福祉出發,早就希望兩岸實現“三通”。國共雙方從“促進”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到兩黨在交流中“同”的分寸把握,獲得海內外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胡錦濤與連戰會面的象征意義和示范意義遠遠大于會談內容本身。這首先象征著兩岸和平統一的渠道的新開拓、新進取;其次為島內各界、各政黨、各團體、各政要乃至鄉鎮市長到大陸參訪,通過兩岸更多的交流促進兩岸的溝通與了解,采取實際行動放棄“臺獨”主張,以謀求兩岸合作、協商與和平,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