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備考指導之判斷推理四大常見誤區
來源:發布時間:2011-02-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邏輯判斷特別是形式邏輯的部分,著重的是執因導果,就事論事,不應過多考慮結論的實際意義。因此,我們要求考生形成先翻譯后推理的思維模式,即讀題只讀結構不考慮意思。熟練應用“三個等價”和“七個翻譯”,才能快速有效地解題。
例:為了胎兒的健康,孕婦一定要保持身體健康。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她必須攝取足量的鈣質,同時,為了攝取到足量的鈣質,她必須喝牛奶。
據此可知:
A. 如果孕婦不喝牛奶,胎兒就會發育不好
B. 攝取了足量的鈣質,孕婦就會身體健康
C. 孕婦喝牛奶,她就會身體健康
D. 孕婦喝牛奶,胎兒就會發育良好
解析:根據先翻譯后推理的思維模式,首先對題干的典型結構詞“為了……一定……”進行翻譯,即:胎兒健康—>孕婦健康;孕婦健康—>攝鈣充足;攝鈣充足—>孕婦喝牛奶。按照傳遞定律就可以得到:胎兒健康—>孕婦喝牛奶,運用逆否命題,也就是“肯前就肯后,否后則否前”的原理就可以得到結論:孕婦不喝牛奶—>胎兒不健康,答案應為A.盡管這個結論有些違背常識,但它依舊是正確答案。
四、定義判斷誤區:讀全題目再做題
定義判斷的題目難度近兩年其實基本保持平穩,但由于題干越來越長,使得其在形式上嚇倒了不少考生。因此,對于這種閱讀量很大的題目來說,重點應當放在關鍵詞和關鍵詞間的關系上,如主體、客體、種差以及目的和方式狀語;對于一些舉例說明的內容,可以先略過不讀,因為這些內容只是對定義的進一步解釋和補充,有時甚至是為了迷惑考生而專門設置的。
例:白亮污染:是一類光污染,指過度光亮給人的視覺造成的不良影響。如光潔的金屬表面、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磨光大理石以及各種涂料等裝飾反射光線,明晃白亮、眩眼奪目,使人頭昏眼花,心煩意亂,食欲下降,情緒低落等身體不適。
下列表述不屬于白亮污染的一項是:
A.夏天,玻璃幕墻強烈的反光進入附近居民樓房內,增加了室內溫度,影響正常的生活
B.烈日下駕車行駛的司機會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墻反射光的突然襲擊,眼睛受到強烈刺激,很容易誘發車禍
C.夜幕降臨后,商場、酒店上的廣告燈、霓虹燈閃爍奪目,令人眼花繚亂
D.在一些旅游景點,許多人拍照留影,不停閃爍的閃光燈讓其他游客心煩意亂
解析:題干中只有第一句是在為“白亮污染”下定義,強調的是對于視覺的不良影響。而后面都是舉例進一步解釋該定義,所以在考試時應該先略過不讀。這道題目的答案應為A. 因為A項強調的是溫度造成的不良影響,而非視覺,因此不屬于白亮污染。而有些考生之所以答錯,就是因為受到了題干例證部分的影響,看到了例證中有“玻璃幕墻”,而A答案中也出現了該詞,就想當然的認為其屬于白亮污染了。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