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務員《行測》經濟常識復習三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1-2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從歷年國家和北京社招公務員考試看,經濟常識題所占比重較少,分值不高,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盡管情況如此,對于此類題型我們依然不能放松警惕。時常有考生朋友們抱怨:經濟常識題分值如此之低,但復習過程卻如此繁瑣,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卻如此之多,太不值得了。但考生朋友們,您想過嗎?由于公務員考試競爭的慘烈程度,一分甚至零點幾分都會為您的公考成功增加一枚重重的法碼,讓您笑到最后,因此我們必須為這小小的幾分花去大量的時間。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常常是之前準備了一桶水,最后卻只用了一滴,但正是這些知識的大量儲備,才往往能使人在考場上把握人生的走向,也往往是這一滴才會成就您最終的輝煌。
以下是我們對經濟常識知識點進行的一些歸納,以便考生復習:
7.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的聯系與區別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生產關系的研究具有層次性,不僅要研究本質層次即屬于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生產關系,還要研究經濟運行層次即屬于經濟體制的生產關系。經濟制度,是指一定社會居于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它構成為該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的基本依據。所有制和分配方式體現了基本的生產關系,屬于制度的層面。經濟體制,是指一定社會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即生產關系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經濟管理的具體制度,反映社會經濟采取的資源配置方式。
聯系表現在:(1)經濟制度是經濟體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礎;(2)經濟體制對經濟制度有反作用。
區別表現在:經濟制度具有相對穩定性,貫穿一定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而經濟體制較為靈活和易變,除了經濟制度外,它還受到如社會生產力水平,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經濟發展階段、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思想觀念、民主意識、文化素質、教育科學發展程度等其它因素的影響。經濟制度是經濟體制的基礎。
政治經濟學不僅要研究本質層次即屬于社會基本經濟層次的生產關系,也要研究經濟運行層次即屬于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的生產關系,可以從比較具體的經濟運行過程和趨勢中更好地把握一定經濟制度的運動和發展規律,重視經濟體制改革,是解放、發展生產力的重要途徑。
8.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社會經濟基礎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決定著社會經濟制度的性質。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就表現為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歸根到底,取決于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發展變化。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改變自身的性質,這就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