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角度分析《春天里》為什么令人感動
來源:華圖公務員發布時間:2011-0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教育網閱讀推薦」
近日,兩位在北京打工的農民工劉剛和王旭,在租住的房屋里唱了一首《春天里》,并將該視頻上傳到網上,瞬時間,該視頻的點擊率迅速上升。有人說,感動了所有在外打拼的70后,80后,唱出了人們的心聲,對夢想的不懈追求。
他們是在城市里打工的農民工們的代表,農民工為我國城市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炎熱的太陽下面,是他們的身影,在辛勤的工作著,流著汗。如果這首歌是由著名歌手汪峰所唱,也許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會有這么強大。他們寧可蝸居地下室,寧可當“蟻族”和“鼠族”,也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在水泄不通的地鐵上被擠成“紙片”,在面試中四處碰壁成為“面霸”,在城里打工,雖然十分辛苦,吃住條件也很差,但是他們還要為自己的夢想在不斷地拼著,忙碌著。也許他們想通過這樣的勞動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
《春天里》是中國人的心靈之歌,在城市與鄉村,夢想與現實中碰撞和交織,打動了湖南省委書記周強,他曾多次熱淚盈眶,并將該視頻推薦給大學生村官們,并告訴大學生村官們:“你們也應該去看一看”。在這首歌曲的背后,是一種共鳴,而正是這種共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今天的干部,國家的公仆們,在面對這些個弱勢群體時,應該有怎樣的思考,要有怎樣的真情流露?
在不斷的將蛋糕做大的同時,如何將蛋糕分好,讓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實惠,得到好處,分到蛋糕,這應該是每一位領導干部需要思考的問題。隨著城鄉一體化的進展,許多農民背井離鄉,來到大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來尋找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尋找成功的方向,但是他們也許不知道,能否在自己老了后,還能有所依,但是即使是黯然離去,也會無怨無悔,因為他們曾經奮斗過,努力過。
《春天里》就像是一名鏡子,他讓有些官員們應該對著這面鏡子,深刻的反思一下自己,如果每個領導干部都能充分的用好手中的權利,真正的為百姓做實事,做好事,執掌權力,做事情講究原則性,靈活性,也許,就不會出現這么多的拆遷事件,李剛事件。如果公共權力擁有者還應有感性的一面,跟老百姓的脈搏同頻共振,心還牽掛著社會底層人的溫情冷暖。只有這樣才能催生出一項項順應民心的公共決策,才能避免施政過程中這樣那樣的失誤,才能最大限度體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義。然而,如果沒有這樣的境界和情懷,想問題就會出現偏差,做決策就做不到周密細致,辦事情就可能受私心左右。倘如此,權力的公信力,就會喪失殆盡。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