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優越性主要表現:第一,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也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第二,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是多層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種所有制經濟與之相適應;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應該利用它來為社會主義服務。實踐證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07年分析題第34題)。公有制是適應生產社會化發展的要求建立起來的,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才能適應生產社會化發展的要求,有效地組織社會生產。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現存的所有制結構中,私營經濟 A.不受公有制經濟的制約 B.以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 C.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狀況決定其存在的 D.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BCD」 (2005年多選題第19題)。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一方面是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對個體、私營經濟要引導,使之健康發展,對外資經濟要加強管理。 64.社會主義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著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多種經營方式,決定著必須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分配制度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是 A.舊的社會分工的存在,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 B.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水平 C.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C」(2005年單選題第7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特點有 A.按勞分配中的“勞”不是直接的社會勞動 B.按勞分配中的勞動量按照勞動者實際付出的勞動量來計量 C.按勞分配在全社會范圍內按統一標準實現 D.按勞分配必須通過商品貨幣形式實現「AD」 (2006年多選題第23題):按勞分配沒有在全社會范圍內按統一標準實現,而是以企業為單位進行;按勞分配中的“勞”不是直接的社會勞動,不能用每個勞動者實際付出的勞動時間來衡量,而要用社會承認的價值量衡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按勞分配的“勞”是指 A.不同形式的具體勞動B.通過價值形式來實現的勞動 C.直接的社會勞動D.公有制企業的局部勞動 E.勞動者實際支出的勞動「BD」 (2004年多選題第18題);按勞分配所分配的不是現實生活消費品,而是貨幣收入,勞動者以貨幣購買消費品時使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受到市場機制的制約;按勞分配也不是公有制企業惟一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而是有其他分配方式與之并存。 把按勞分配和按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分配制度某員工在外資企業工作,年薪5萬元;利用業余時間在民營企業兼職,年薪2萬元;購買股票分得的紅利2萬元;出租住房收入2萬元;轉讓一項技術收入1萬元。該員工一年的勞動收入為 A.12萬元B.9萬元C.8萬元D.7萬元「C」(2004年單選擇題第12題)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水平,有利于調動社會成員的積極性;有利于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財力動員起來投入現代化建設;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66.收入分配調節和社會公平 在分配問題上,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規范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6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并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較靈敏的特點,促進產需平衡自2002年以來,南京、成都、石家莊等地相繼發生奶農把鮮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據2004年7月15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報道,進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戶奶農也頻頻把鮮奶倒入水溝,有時在一天內倒掉14噸。倒奶那幾天,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分頭外出,幫助奶農聯系收購鮮奶的企業,但收效甚微。時隔一年,這樣的事件又見諸媒體。2005年8月11日新華網報道,陜西某村十幾家奶農無奈把鮮奶倒進污水溝。為幫助奶農售奶,當地政府聯系了一家公司,收奶價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這樣的低價,該企業后來也不收了。 人們不禁要問: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嗎? 其實,全球年人均奶類消費量為93公斤,中國僅為7.2公斤。奶農倒奶固然與牛奶易變質且不能大量貯存有關,但前幾年一些地方農民一窩蜂地飼養奶牛,鮮奶的供應大量增加。同時,很多企業紛紛介入乳品加工業,有些產品尚未達標就上市,消費者不敢購買。當乳品銷路不好時,企業便限量收購鮮奶。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 (1)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時農場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現象,與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質區別?(3分)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趙祁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9年考研暑期復習啟動之政治篇 |
|
閱讀下一篇:考研名師指導2009年考研政治備考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