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干部子女參加公務員考試?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發布時間:2010-12-1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近日舉行的“國考”中,1.57%的錄取率和最熱門崗位4961∶1的考錄比顯示了“國考”競爭的慘烈,在這百萬“考碗大軍”中,有眾多考生是干部子女。一說起干部子女參加公務員招錄考試,很多人就會因某些個案“黑暗”而生一些“灰色”的聯想,甚至引發“權力世襲”的質疑——究竟該如何看待干部子女參加公務員考試?
客觀而言,但凡符合年齡、身體、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等要求的中國公民均可報考公務員,干部子女自然也在此列。況且,中國人向有“子承父業”的傳統習慣,即便在今天“教師世家”、“軍人世家”、“醫生世家”等也不鮮見,從小的耳濡目染,一個人對父母所在行業的了解相較他人更為深入,也往往會影響其職業規劃和職業理想,父輩積累的人脈資源等也確實可以構成一定的先天優勢。干部子女從政可謂在情理之中,何況他們當中也確實不乏能力出眾、素質過人的人才。如果確有過人才干,將他們選任到合適的公務員崗位也無可厚非。
但是,目前圍繞干部子女參加公務員招考的最大爭議,不在于其能不能參加公考、能不能從政,而是在于,大家要在一個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規則中平等競爭,干部子女不能通過暗箱操作、權力通吃“近水樓臺先得月”,更不能讓一些庸才借助權力“登堂入室”。
遺憾的是,招錄丑聞接二連三:河南固始縣公選鄉長時,勝出的12名鄉長大多是當地官員親屬;海南三亞市小額貸款擔保中心招聘考試中,該市社保局局長的女兒行測考了“囂張”的99分;溫州市龍灣區為“穩定干部隊伍”竟然發文規定公務員招錄時干部子女加10分……稍加總結即可看出,這其中“交叉安排”、“提前內定”、“考試作弊”、“公示巧合”、“人才引進”等作弊手法不一而足,甚至到了“量身打造”的地步——福建省屏南縣財政局的一項公開招聘,條件限定為“獲得國外學士學位,國際會計專業”等,結果只有寧德市副市長之女一人報名,免試錄用。
招錄的規則和程序被玩弄于股掌之間,自然難言公平正義。公務員招錄時干部子女可以“權力世襲”, 普通考生就只有“望洋興嘆”,乃至“恨爹不成剛(李剛)”了。無奈與義憤的情緒尚在其次,這么一來,“權力世襲”必然帶來機會排斥,阻礙乃至堵塞底層子弟向上流動的渠道,加劇“階層固化”的局面,從而傷害社會的穩定。
所謂“流水不腐”,一個精干高效的公務員隊伍,應該遴選囊括社會各階層精英人士;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其階層流動的渠道也應該是暢通和開放的。但是,干部子女“權力世襲”,干部隊伍“近親繁殖”,不僅阻礙社會之水的“流動”性,壓抑社會活力,造成社會“板結”,即便對于公務員隊伍來說,也易使公務員隊伍因“近親繁殖”而良莠不齊,整體素質堪憂,且會因失去廣納百川的能力而致“死水一潭”。
由此可見,“子承父業”并不打緊,要緊的是遏制“權力世襲”的黑手,健全權力制約和監督制度,真正實現公務員招考“公平、公正、公開”,這樣,大家才能不再談“干部子女”而色變。(薛世君)原題:不怕子承父業,就怕權力世襲。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