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生無人答服務祖國和人民 雖誠實但悲哀
來源:南方都市報發布時間:2010-12-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摘要:哪里的利益能夠實現最大化,他們就會蜂擁而至。這就像上世紀80年代后期,很多人辭官下海經商一樣,因為那時的環境和條件讓他們相信勤勞可以致富,財富能和智慧、汗水一道累積。但最終大家發現啥也沒有一個穩定的機關鐵飯碗管用,啥也沒有權力致富的速度來得快,于是他們轉向了。
被稱為“國考”的2011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筆試近日舉行,記者從上海職業能力考試院獲悉,上海10個區共設48個考點,共有3.5萬余名考生參與角逐。記者在一考點外隨機采訪20名考生“為何要參加國考”,答案五花八門,有“圖個安穩”、“為‘上考’探路”、“打醬油”,卻無一人回答“服務祖國和人民”、“給社會做點貢獻”。
此番回答很誠實,而且太正常不過,我們不必驚詫,也不必情感糾結。因為其間的道理就像一層窗戶紙那樣脆弱,一捅即破。人是血肉之軀,大多數都是凡夫布衣,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行動,都巴望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傷害最小化。哪里的利益能夠實現最大化,他們就會蜂擁而至。這就像上世紀80年代后期,很多人辭官下海經商一樣,因為那時的環境和條件讓他們相信勤勞可以致富,財富能和智慧、汗水一道累積。但最終大家發現啥也沒有一個穩定的機關鐵飯碗管用,啥也沒有權力致富的速度來得快,于是他們轉向了。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我們構建科技創新型社會的一大悲哀,是“公仆意識”在所有公職人員心中牢牢深度鑄就的悲哀。國家公務員局考試錄用司司長聶生奎近日在面對越來越多的“‘公考熱’阻礙中國發展”的詬病時說,“確保把優秀的人才招進國家機關,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服務,這只會促進國家的發展,何談阻礙中國發展?”不知聶司長看罷“并非沖著服務祖國和人民去”的此番回答后作何感想?公務員法中明文規定,公務員是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而他們卻是沖著“職業含金量”去的,這樣的誠實作答,聶司長認為尷尬不?
事實上,公民的這種過度求穩的“考碗”心態,雖然不是他們自身之錯,而是社會價值評判體制失衡所導致,但這種現象必然會成為中國發展的重要障礙。實際上,公務員只是為納稅人服務的勤務員,公仆是雇主的仆人,當大多數仆人都忘記“服務”雇主的天職時,那這樣的“服務形態”就出現意識偏失了。要盡快扭轉之,就需要盡快改革公務員職業的這種不合理的“鐵性”。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