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黃河精神剖析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2-0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1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科目(副省級以上)的主題選取“黃河精神和中華文化”,很多考生非常茫然,對于“黃河精神”不了解甚至很陌生。為了讓廣大考生更好的理解“黃河精神”,育路教育網特做如下解讀。
對于黃河精神的理解應該分為兩個層面:
第一,基本層面的理解。
黃河精神可以理解為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
“團結”是事業勝利的基本保證。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戰斗力,團結出生產力。有了堅強團結的集體,就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務實”就是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不唯書,不唯上,但唯實。作決策,辦事情,不能超越實際、脫離實際,不能勞民傷財,不能圖個人名利。務實就是要克服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反對作風浮漂、沽名釣譽、不切實際的不良作風。要形成務實的作風,必須注重實際,力戒虛名;注重實踐,力戒浮漂;注重實干,力戒空談;注重實效,力戒形式。
“開拓”就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進一步增強改革開放意識和創新精神,知難而進,銳意進取,把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開拓創新,必須有飽滿的工作熱情、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扎實的工作態度。
“拼搏”是一種精神狀態。干事業要有一股拼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精神狀態好,容易調動人的全部積極性和潛力,更有效地進行工作和創造。
“奉獻”是一種真誠自愿的付出行為。奉獻精神作為一種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是我們黨優良傳統的精髓,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統一。
弘揚和培育黃河精神,需要黨員干部身體力行、率先垂范。黨員領導干部必須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堅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必須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勤政為民。
第二,更為本質的理解。
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第二大河。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直到今天,它還在養育著沿岸數億的人口。“黃河寧,天下平”,世界上沒有哪一條河流像黃河這樣牽動億萬人心。一部治黃史,就是一部譜寫中華兒女不屈不撓奮斗精神的無聲史詩,所以,這里所說的“黃河精神”更是指中華民族的這種歷史形成的不服輸、永于抗爭的奮斗精神。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